第四天,二十一艘。</br></br> 群船飞空,吸引了全天下人的目光。</br></br> 茶余饭后,墙角树下,酒楼荣社,无一不在谈论。</br></br> 当飞空阁再一次飞跃天江的时候,身后已经跟了二十一艘飞空船。</br></br> 各地甚至已经开了赌局,赌李清闲最后能带多少飞空船回返贤王城。</br></br> 二十二艘,二十三艘,二十四艘……</br></br> 一艘一艘地增加,一天一天向南飞。</br></br> 当飞空阁抵达定南王军营之后,得到消息的天下各处,都死一般的寂静。</br></br> 那是定南王,朝廷可用大军中,最强一支。</br></br> 也是唯一一支从建国起就成建制保留且频繁参战的。</br></br> 在开国前,定南军随太祖征战南北。</br></br> 在太宗时期,平定南蛮。</br></br> 在世祖时期,正式南调,是朝廷唯一一支能跟东鼎国比战功的大军。</br></br> 到了仁宗天康帝时期,虽然没有大战,但历次小规模战斗都显现出定南军的不凡。</br></br> 进入太宁朝后,定南王韬光养晦,多年没传出什么消息。</br></br> 直至南方诸国大乱,定南王府这个庞然大物才再一次显露在天下人视线的尽头,如苍茫群山。</br></br> 李清闲的拜帖,定南王敢接。</br></br> 太宁帝怎么看?</br></br> 虽说名义上两人一南一北,分别是朝廷最强两军之主。</br></br> 但,定南王的态度,很耐人寻味。</br></br> 就在天下人纷纷讨论定南王和李清闲关系的时候,后面的消息,掀翻了齐国。</br></br> 全国各地的人,吵作一团。</br></br> 定南王没有派遣飞空船,但是李清闲的三十二艘从齐国境内起飞的飞空船,进入东鼎国境内,拜访东鼎国国主。</br></br> 一石激起千层浪。</br></br> 有些人破口大骂李清闲卖国。</br></br> 有些人认为东鼎国本就有抗妖职责,实属正常。</br></br> 也有人等着看朝廷好戏。</br></br> 更有人宣扬李清闲要与东鼎国联手,一南一北瓜分齐国国土。</br></br> 在纷纷扰扰中,李清闲的飞空船队多了一艘又一艘。</br></br> 东鼎国军方一艘,东鼎国皇室一艘,东鼎国文修一艘,东鼎国武修一艘,东鼎国命术师一艘……</br></br> 随后,李清闲竟然还飞往各地小国。</br></br> 之后,各地人纷纷听到搞笑的消息。</br></br> 得知能为难太宁帝和齐国朝廷,南方小国有飞空船的必然出动跟随,没有的,跑东鼎国或大派借也要弄一艘跟随。</br></br> 于是,除却齐国的几个傀儡国家,南方诸国所有国家,都至少派了一艘飞空船。</br></br> 拜访完最后一个国家,飞空阁自南向北,向贤王城的方向,返航。</br></br> 飞空阁后方,跟着整整五十九艘飞空船。</br></br> 巨大的“人”字形队伍以飞空阁为头雁,宛如春天的大雁群,向北飞翔。</br></br> 所过之处,无数人族双眼通红。</br></br> “过河!”</br></br> “过河!”</br></br> “过河!”</br></br> 无数人族散落在天南地北,但所有人都好像能听到他人的声音,声声相连,如浪跟随飞空阁,从南向北,层层推进,飞过山峦,飞过河川,一直飞到神都城东侧。</br></br> 神都城,万人空巷。</br></br> 全城居民拖家带口,冲出东城门,站在城外,望着东南方。</br></br> “来了!”</br></br> “是过河船队!”</br></br> “真的是,原来传说都是真的……”</br></br> 神都百姓泪流满面。</br></br> 他们本以为是谣传,本以为是吹嘘,当看到那么多的飞空船联手北飞,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情感,齐齐爆发。</br></br> 第1140章 船队</br></br> 无数百姓嚎啕大哭。</br></br> 那不只是一只船队。</br></br> 那是人族。</br></br> 那不只是一船船的人。</br></br> 那是人族的脊梁。</br></br> 有些人,放弃了。</br></br> 闲王军没有放弃。</br></br> 天下人没有放弃。</br></br> 那是人族,最后的希望。</br></br> “过河!”</br></br> “过河!”</br></br> “过河!”</br></br> 全城百姓,齐齐大吼。</br></br> 数十万人的吼声叠加在一起,声音如柳絮飘散。</br></br> 皇宫。</br></br> “嗯?”</br></br> “启禀圣上,贼王路过,万众痛骂。”</br></br> “城东?”</br></br> “城东。”</br></br> 御书房内恢复寂静,只留毛笔在纸面游走的声音。</br></br> 城东,门外。</br></br> 韩安博与郑辉站在人群中,手掌慢慢擦拭脸颊。</br></br> 他擦了很多次,但脸上总是湿的。</br></br> “他一定知道,我们在看他。”郑辉低声道。</br></br> “他知道。”韩安博眼眶微红。</br></br> “人族,还是有硬骨头的。”郑辉道。</br></br> “当然,一直有。”韩安博道。</br></br> 两人与全城百姓一起,目送飞空船队与太阳一起远去。</br></br> 当太阳与飞空船队一起消失在眼前后,众人依旧迟迟不肯离去。</br></br> 神都城的百姓们,似乎忘记了说话,默默地往回走。</br></br> 偶尔有孩子兴奋地大叫一声,被爹娘捂住嘴。</br></br> 韩安博与郑辉沉默着,随着人群返回神都城。</br></br> “你说,闲王还能回神都吗?”郑辉突然问。</br></br> 未等韩安博回答,郑辉笑了笑,似是自言自语道:“皇上圣明,清闲一定能回来,和往常一样,一起喝羊汤,吃白馍。”</br></br> “是,皇上圣明。”韩安博轻声道。</br></br> 郑辉轻声道:“听说皇上小时候很聪明,是所有皇子中,仅次于贤太子的。读书比别的皇子都好,修炼比别的皇子都好,连做人,也胜过其他皇子。除了贤太子,所有皇子都比不过他。”</br></br> “是有这回事。”</br></br> “听说他出身不好,在宫里吃过苦头,过继给当今太后,也没落着什么好,小时候挺惨的。”</br></br> “宫里的事,就那样。只要别死人,没人管。”</br></br> “还好他努力修炼,努力读书,有学问,有实力,先帝委派的差事,也办得妥当。”</br></br> “皇上处理政务很厉害。”</br></br> “是啊。然后就被先帝委派重任,一步一步手握重权。贤太子与皇上多次接触后,惺惺相惜,贤太子信任皇上,皇上也别无他心。我当年听过一些老吏员讲过两人的故事。贤太子当年救过皇上,不是一次,是三次。可以说,皇上当年是铁杆的太子一党。他对贤太子的帮助也非常大。”</br></br> “确实如此。一开始,贤太子与他相处和睦,私下有人说,这皇家将来的一帝一王,定然能让齐国昌盛。可不知道怎么了,后来他突然被夺了权,不再委以重任。有人说是贤太子的手段,但我是不信的。”</br></br> “贤太子是能容人的。我记得他的那位有名的瘸子幕僚,曾当众羞辱他,他不但不生气,反而虚心求教,最终让对方心服口服,传为一段佳话。更何况,当时皇子们斗的厉害,贤太子一直远离神都,就是想避开争斗。”</br></br> “是啊。贤太子终究还是没能避开。再之后,皇上不知道怎么就再度掌权,得到先帝信任,但从此以后,皇上与贤太子的关系,便江河日下。”</br></br> 郑辉道:“坊间流传,皇上与贤太子曾在紫亭一番长谈,之后便老死不相往来。具体说了什么,没人知道。”</br></br> 韩安博道:“我听说的更细一些,说他们俩兄弟当时大吵一架。皇上拂袖而去,据说临走前,说了一句‘兄有谋无断,不可为帝’。”</br></b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