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-10
登顶的时间意外很好。雨势慢慢变小,降下最后一滴水露,而后沉寂。
剑子收了伞,沥了沥上头的水,同佛剑在山顶凉亭里修整。夏雨暴烈,他二人的衣服都湿了大半,湿答答贴在身上,很是不适。剑子拧干了袍子上的水,站在风口处等它吹干。
远山郁郁,飘渺在云雾之中,只浮现出浅淡的轮廓。天还是阴沉沉的,如同洗砚之池,墨色缠绕,勾连不休。剑子仰头张望,目光却越不过山峰,只望见一片乌云,携着朦胧山雾,随风西行。
他轻吁一口气,吸了满肺湿润的水汽,心如冰清。
雨后道路泥泞,山路难行。两人打算在凉亭处暂作休整,吃些干粮。幸而夏日总是晴得很快,眼见着阳光穿透云层洒落下来,地面上的水很快便干了,只剩下一些浅浅的水洼,在炎夏的热度里蒸发。
凉爽只维持片刻,天又大亮起来,蝉鸣复起,在凉亭周围环绕不去。
“唉……”
剑子解开水囊灌了一口,在聒噪的蝉声里觉出迟来的微倦。夏日炎炎好睡眠嘛,头脑似乎随着燥热一并昏沉起来。山雨的微腥还萦绕在鼻尖,凝了水意的草木焦干得更快,蔫蔫地发怵,漫出熏蒸过的苦涩。
山路上隐隐冒出一个人影。
剑子眼尖,隔着很远便看见了。看来人身量娇小,应是位女子。他下意识地瞥了佛剑一眼,佛剑正低眉擦拭佛牒上的残雨,没有在意他的视线。
“这么热的天,竟也有人上山。”
他摇了摇水囊,里头还有七分满。若是那行人口渴,前来讨水,他也可慷慨解囊。
“各有困苦罢了。”
剑子想了想,觉得佛剑说得没错。他们两个人不就是冒着烈日和雨水上了山吗。
女子渐渐行近了,与剑子的想象大相径庭。如此天气,他本以为行人应是位采药的农妇,却不想她一身锦衣,娉婷袅娜,立在灼目阳光下,额上竟无一点汗渍。
她抬眸看向剑子,未语先笑,容色甚是娇艳。
“这位道长,可否讨些水喝?”
剑子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她一番,爽朗应允。
“当然。”
他正准备回身去拿水囊,佛剑便自一旁走了过来。他的水囊还是满的,一路上不曾用过。
“请。”
他将水囊交给锦衣女子。
“哦,竟还有位大师,失礼了,”她眼中灿然一亮,视线落在佛剑眉心的灵光上,“多谢大师慷慨。”
她接过水囊,染着蔻丹的细白玉指似有若无地滑过佛剑的手背,温度冰凉,像是某种永远热不起来的穴居动物。
佛剑垂目回礼,无视她艳丽的笑靥。
“小事而已。”
那女子大概是从没被如此平常地对待过,皱紧了眉,仍站在佛剑面前不走。
剑子挑了眉,颇有些幸灾乐祸,也不去给佛剑解围,只想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。
女子强笑了一声,说道。
“大师为何不敢看我?”
佛剑便抬目,静静注视她,目光极淡然,仿佛是看着一潭静水,而水中空无一物。
佛剑说:“是你不敢看我。”
女子骤然变了脸色,额上缓缓落下一滴冷汗。她拿着水囊,如抱火炭,只得咬牙说了声谢。而后一眼也不看剑子,转身便走,露出半张犹带怨忿的脸。
“啧啧……”
剑子撑着栏杆叹息。
那女子身上妖气冲天。
“我就说嘛,这种天气,可不会有人无缘无故要上山的。”
“是不是,佛剑?”
佛剑背上佛牒,将剑子的水囊收进包袱里,抬步便走出了凉亭。
“好友啊好友,你这是要往哪里去呢?”
剑子明知故问,他跟在佛剑身后,慢慢悠悠地晃了出去。佛剑也不多话,将包裹搭到剑子肩上,看古尘的位子歪了,还好心地扶正了。
他手中理一把古尘的剑穗,淡淡吐字。
“收妖。”
他们循着那女子残留的妖气一路追寻,为了不打草惊蛇,当然,两种意义上都是,隔了较远的距离。佛剑身上佛气太重,虽然尽力收敛,还是不得不走在剑子后头,让他用道家法术掩盖着。
剑子握着干透的伞,转过身来面对着佛剑,两颊的毛毛被风吹得松蓬蓬的。他一步一步倒退着走,试图同佛剑面对面地说话。
“世上的事,有时还得折中。修为一高,便容易引人瞩目,生出无妄之灾;修为太低,也很不妙,遇上事往往只有挨打的份儿。”
想及此处,他便想笑。只是一个人笑太过没趣,所以驻了脚步等佛剑跟上。佛剑步履稳健,双肩不摇不晃如一线水天,停在他面前一步的距离。
“所以,有修为高深的佛剑好友出力,学艺不精的剑子才能高枕无忧啊。”
佛剑瞥他一眼。
剑子遂正色,思忖道:“那般浓重的妖气,
连僧人和道士都敢诱惑。你说,她要拘多少生魂,才能练就这样的胆量。”
佛剑眉心一皱,敛目思忖。
“粗算……应有百余人。”
圣行者面上浮出沉沉的痛色,良久,一声轻叹散逸在空中。
剑子听出他声音中的怜悯痛惜,睫毛轻轻一抖,不知为何,他腕上檀珠似是一重。
“佛剑……”
“你又何必……”
他踌躇着回眸,不知该如何安慰。
剑子啊剑子,你不是向来自诩风趣,怎么到了关键之时,却连一句好话都说不出来。这时候剑子就有些想念他师父了。要是道尊此时在场,宽慰佛剑两句,无论那些话有多么淡而无味,佛剑都会十分郑重地一一应下,仿佛他师父在说什么佛家箴言。
他总是这么严谨肃穆,圣行之道一往无悔。
剑子跟佛剑认识了太久了,久到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关头已经被时光抹平了棱角。后怕的情绪往往只在危急的那一刹那强烈,随后便被劫后余生的庆幸掩去,变成闲暇时无聊的谈资。反而是某年某月、某日某时,某个平平淡淡的微小事件、不值一提的细枝末节,忽然鲜明、忽然皎洁,拨云见月。
何必什么呢。
剑子没有再说下去。
他太了解佛剑了,了解到不可能不知道佛剑的回答。这一句劝,只是他的私心,希望苦行的僧人能可快乐些。
但他知道佛剑是不会听的。这一句“何必”已成无用功。
“哈……,”剑子叹息着笑了一声,尾音牵着感慨。日轮逐渐西沉,他的话语在余晖里温暖,“罢了,纵是我说,好友你也听不进去吧。”
“还不如当年修成弥勒,日日欢喜,笑口常开。”
剑子朝日落的方向看过去,在心里估算着时间。再过一个时辰,便要入夜。晚间阴气重,他们得抓紧时间。
“妖气已有消散的迹象,她应是回了巢穴。咱们也得快些行路,不然就要被她溜走了。”
于是两人加快步伐,不再收敛功力,迅速下山。山下人烟不旺,只有一个小小村庄,灯火熹微,只两三盏灯亮着,房屋大多隐藏在黑暗里。村口处立了一块青石,上书“秦庄”。
甫一踏入,佛牒便振动起来,佛剑抬手安抚,它才慢慢停下躁动的清吟。剑子环顾四周,只见一片空荡,刚刚入夜,路上已无行人。风萧瑟,气阴寒,落叶飞卷,全然不像暮夏时节。
“看来这一回,不够轻松了。”
看这村庄的规模,也不过百余人口,剑子不觉得有人可以从中生还。民居虽然还像模像样地立着,但看砖墙的斑驳与朽败,非经年累月不能做到。
如此人数,如此多年,如此深重的怨念。不要说妖怪了,便是普通百姓,被此地的阴邪之气侵染,也非化为厉鬼不可。这座村庄已然死去,里头的人却不得解脱。妖魔囚着他们的生魂,役使怨气为恶,来往路人,有进无出。
庄内的灯猝然熄灭了,佛剑和剑子沉入完全的黑暗之中。剑子从怀里摸出打火石正欲点燃,眼前便弥漫开紫色的雾气。不久,迷雾散去,一座高宅大院突兀立于面前,灯火通明,照得四周亮如白昼。
朱色大门缓缓推开,走出两个神情木讷的执灯小童。山顶遇见的锦衣女子站在门前,对着他们妩媚一笑。
她的眼睛在光下诡异,竖若蛇瞳。
“两位修者远道而来,奴家有失远迎。不知两位一路行来,可有见到我的郎君?”
“说来惭愧,他是位出家人。”
女子掩口而笑,笑声凄厉。剑子这才看清她指上的朱色,哪里是蔻丹,分明是斑斑血渍,因为罪业太重,洗濯不去,故而留痕。
是杀业。
剑子不自觉瞥了一眼佛剑的手。
“他说,就算我将这里所有的人都杀光了杀尽了···”
“他还是……更爱他的佛。”
“奴家还能怎么办呢,”她凄楚地转了脸,唇边一道乖张的冷笑,“既然留不住他……”
“我也只好……顺他的心意了。”
女子拭了泪,一并抹去唇角冷笑。她侧身让出道路,婉转相迎。
“夫君久久不归,奴家实在孤独。两位修者既然光临,何不在寒舍喝杯茶水。请。”
剑子和佛剑对视一眼,主动上前一步,笑着说。
“那便却之不恭了。”
宅内阴气极重,饶是剑子修为深厚,仍觉得通体发寒。女子领着他们走过一条红木长廊,廊内装饰极为富丽,廊顶每隔五步便点起灯笼,流苏垂坠,将四周晕出一片迷幻的绯红。虽是暖色,但剑子越看越诡异。他心里发毛,忍不住向佛剑靠拢过去。
“佛剑……”
他小声唤了一句。
佛剑目不旁视,掌心覆在他背后,轻轻拍了两下。剑子被他推着,不得不抬起脚步跟上,在令人晕眩的赤色火海中穿行。
蛇妖的幻术可以惑人心智,红木长
廊便是施法之地。想来先前的路人多半也走过这么一遭,行至长廊尽处,心神便为蛇妖所控,生魂离体,化为干尸。
还未走到一半,剑子已感到心境浮动。这样下去恐怕不妙。否则,还不到与蛇妖决战的时候,他就已经抛戈弃甲,变成佛剑的拖累了。
剑子定了定心神,运起慧眼穿云之术,眼前红雾渐渐散去,方才看清,什么雕梁画栋、什么长廊锦灯,都不过是梦幻虚影,哪有什么高宅大院,他和佛剑分明是站在一座蛇窟里。
他暗暗“咦”了一声,就听见蛀朽的屋顶里沙沙响动起来,簌簌震下灰色的木屑,似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房梁里蜿蜒穿行。
幻境中的长廊快要走到尽头,阴寒潮湿的妖气骤然浓重,灯笼摇晃起来,无风自动。
原来那些垂落的流苏都是些细若手指的小蛇,一路上都对他们吐着蛇信,嘶嘶以待。
要开打了吗,这么快。
剑子反手按上古尘的柄,拂尘轻挥荡去眼前的蛇群。而女子妖娆的背影并未停顿,她踩着成群的蛇堆继续向前走着,登上一方低矮的土丘。
“夫君,原来你已经在等我了。”
她撩了裙摆,长裙下蛇尾游动。她俯身盘绕在土丘之上,将双手与腹鳞贴在泥土上,细细地摩挲。
“今天来的客人,是你的同修哦。”
跟随在她身后的蛇群分成多股,涓流一般从土丘下端钻入,砂石瞬间瓦解,尘土飞扬,露出土丘下掩埋的一具白骨。
“夫君……”
女子执起那只被侵蚀尽血肉的手,欢欣地贴在鬓边,温柔呢喃,神情眷念。娇美的脸颊沾上了肮脏的泥土,她却浑然不觉。蛇群柔滑而斑斓的身体缠绕着白骨的关节,在空洞的眼眶里钻进钻出,使它依然保持着当时盘腿打坐的模样。
“他已经死了。”
剑子点破了这个事实。
“不,他没有,”女子别过脸,面容透出奇异的平静,“他就在这里。”
她从衣袖里摸出一枚莹白的明珠。
与此刻诡谲妖异的氛围格格不入,它散发着温和的冷光,仿佛来自一个未死的魂灵。它在蛇女污秽血腥的掌心里捧着,光芒忽隐忽现,如同叹息。
“这魂珠之中,共有一百三十四人的生魂。秦庄人口一百二十人,过路僧侣一十三人。”
剑子掐指算数,忽然不解:“怎么少了一个?”
蛇女护住魂珠,猩红分叉的舌尖在唇齿间显现。
“还有一人,便是我的夫君啊。”
她用一百三十余人的生魂护着那名僧人的魂魄不散。
“我知道你们是来杀我的,但我不会坐以待毙。”
“如果你敢再靠近一步,”她对着提剑的剑子吐了蛇信,捏紧了手中魂珠,“我就让这些人统统魂飞魄散,永世不入轮回。”
佛剑心神一凛,眉头深锁。在明珠出现的那一刻,他确实感受到了微弱的佛气,但现在,那气息却消失了。
“要如何做,你才会解放那些生魂?”佛剑问道。
蛇女说:“我要的并不多。”
“我只要一具躯壳。”
“你和他很像,”女子看向佛剑,目光久久驻留在他眉心的灵慧上。她端详着,一丝不漏,从佛剑静水无波的面容里寻到似曾相识的固执,便心满意足地笑了,“……比我遇见过的所有人都要像。”
佛剑正面迎上她的视线,四目相对之间,女子只能从他眼里读出慈航普度的决心,她的脸色慢慢变得惨白。
“你……你别再看我!”
剑子用剑尖挑开一条冲他挑衅的小蛇,抱肩说道,“看你夫君骨骼陈朽的程度,时日虽长,却还不到佛剑闭关的零头。要说也是他像佛剑,哪有佛剑像他的道理。”
“再说了,如果只要一具躯壳,你这遍地的小蛇里,难道就没有可以容纳的?非要找一具僧侣的肉体,这又是什么道理?”
剑子说着便觉出矛盾,不由叹了口气。
“你若是爱他佛法圣洁,便不该做出残害生灵之事。事到如今,即便你找到了合意的躯体,他又肯留下么?若他执意离去,你要如何自处?再杀他一次吗?”
“剑子。”佛剑沉声,“不必多言了。”
剑子一怔,便见佛剑面向明珠,合掌一礼。
蛇女眼睁睁看他行礼,顿时暴怒:“他还没有死!”
佛剑却说:“逝者已矣。”
“因爱生忧,因爱生怖,终至面目全非。”
“逝者若泉下有知……”
“他没有死!”
蛇女摊开手掌,魂珠便在其中隐隐生光。
“他就在这里!”
她咬牙切齿地说,五官皱作一团,狰狞可怖。
“他只少一具身体而已!”
剑子看见她眼角泪痕,心下微微不忍。佛剑却迈步上前,他一把握住了蛇女的手腕,将她引到沉默的白骨面前。
白骨静坐着,正是佛家坐禅观想的姿势,除却曾被蛇女执起的左手外,另一只手指节微蜷,似是抓着一把看不见的佛珠。蛇女见了白骨,立时便瘫软下来,蛇群围拥着她,护在白骨身前。
剑子不由担忧:“佛剑?”
“无事。”
佛剑摇摇头,示意剑子不必插手。他解下背上佛牒,反手掷在剑子身前。
蛇女戒备地望着他,颊边浮出一片荧荧的青色蛇鳞。
佛剑说:“可以。”
“若你愿意解放珠中魂魄,我可以舍身。”
“舍身?”
蛇女先是一怔,而后仰头大笑起来。
“舍身……舍身!哈哈……竟是舍身!”
“原来诸般爱欲痴缠,在你们眼中,不过一句舍身?”
“可是纵然说了舍身,他还是出尔反尔,他还是要走!”
“我为他褪去蛇皮,斩断恶欲,日夜虔诚诵经,不敢或停。我苦苦修行,一心向善,只为有朝一日修得人形。”
“然而,等我一路苦痛挣扎,终于走到他面前。”
“要他爱我,竟只换来一句舍身!”
“所以你便杀人?”剑子觉出其中的端倪,“你不是已改过向善了吗?”
“我不过是要他付出代价。”
“不爱我的代价。”
她冷冷笑道。
“我要让他后悔。”
“我要让他知道,这些人都是因他而死。”
“因为他不愿爱我!”
蛇女攥紧了佛剑的手腕,尖利的指甲陷入光洁的皮肤,在佛剑手臂上洇出点点血痕。甲上带着恶业的蛇毒侵入肌骨,鲜血便显出凝固了的暗红色,汇成一线,滴落于地。佛剑任她攥着,不动如山。
伤口边缘已然发紫,剑子心急如焚,他忍了又忍,还是脱口而出。
“但他已经死了!”
“……什么?”
她面上一阵恍惚。
就是这时。
无需言语或暗示,佛剑反手制住蛇女双臂,趁她一霎分神夺去魂珠,随即并起两指发出一道凌厉剑气,将魂珠掷向剑子方向。剑子避开拦截蛇群,早在佛剑动作时便做好准备,拂尘轻卷卸去力道,将荧光闪烁的魂珠收在怀里。
“还给我!”
蛇女在佛剑掌心愤然嘶叫。
剑子握着魂珠,自掌心注入一缕真气。魂珠似有所感,一时光华大盛。清圣的佛光照亮了蛇窟。
剑子若有所思:“你虽爱他,却不了解他。”
“佛法在他心中既然重于一切,纵是身死,他又怎会漠视你拘魂的恶行?”
“你想用他人魂魄养护他的生灵,他却用自身修为保护这一百三十余人魂魄不散。”
“到如今,已是油尽灯枯了。”
他看着蛇女,犹豫要不要再说下去。
“他真的死了。”
“魂飞魄散,天外荒魂,永世不入轮回。”
事实残酷,剑子怕她不信,又或者她自己知道,只是不愿接受。然而事与愿违,蛇女的指尖在佛剑的血肉里嵌得更深,身下终于显了庞大的原身。她从佛剑的腿开始缠缚,一寸一寸挤压修者的胸肺。
她想,我不信。
我不信他高尚,我不信他洁净,我不信他普渡众生的决心,我不信佛爱世人。
他那时是怎么说的?
那僧人微阖双目,淡淡说道。
不必以他人性命相胁。
我已爱你,如爱众生。
即便我把这村庄的人都杀光杀尽,你也不肯爱我?
那人便默然。
若施主执意要造杀业,我愿舍身。
他慢慢拨动着掌中的佛珠,神情安宁。
他和他的佛。
永远是,他和他的佛!
好,真是好极了。
她让蛇群吞噬了他,一滴血都不留。
原来她的心,从未向善,始终贪婪如兽。
“我不信啊,”蛇女颈边漫上更多青鳞,她用细长的瞳审视着佛剑,妖冶而笑,“我真的不信,我不信你们真能如外表般干净。”
鲜红的长指扼住佛剑的咽喉,她在他耳边低语道。
“大师,你……要杀生吗?”
她以为佛剑跟那名僧人相同。
佛牒锵然出鞘,清气大盛,阔长剑身没有丝毫犹豫,径直透过蛇女胸膛,将她钉入白骨下的土丘。
“·……”
佛门圣器烧灼着她的妖身,如烈火烹油。蛇女呕出一口鲜血,语带讥讽。
“和尚竟也杀生么……”
佛剑只淡漠说道:“既已做出,便不需解释。”
“那这些呢,”她扬手,唤出更多蛇群,乌压压沉若黑海,从四面八方窥伺而来,“它们灵识未开,不过受我操纵,你还能如杀我一般心安理得吗?”
“喂,
你是不是忘了,我们可是两个人……”
剑子提起古尘,飘然落在佛剑身边。他低头看着强装声势的蛇女,额前的流海随着动作晃了晃,遮住了其下复杂的眼神。
他很是自然地站在了蛇海面前。
“其他嘛,就交我好了。”
佛剑要护生,他便护佛剑。佛剑要杀生,他便担杀业。
蛇女默然看他良久,神情难辨,只颊边落下一滴泪。
原来她一直都不明白。
蛇群退去了。
“道长,请上前一步。”
蛇女奄奄一息,她请求似地对剑子伸出了手。剑子稍稍迟疑,念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,心想蛇大致也是一样,所以不疑有他,向前一步。
电光火石之间,佛剑忽然意识到。
这可能就是剑子的劫。
于是他推开剑子,将身挡在蛇女面前。
鲜血扑身,血肉飞溅,她凄厉疯狂的诅咒在空中回荡。
“我不信。”
“我不信这世上没有贪痴嗔。”
“我不信有人可以超然。”
“染我血者,需偿报应。”
你所爱之人必将背弃你,践踏你,视你如蛇蝎蝼蚁。所有你爱重之人必将离你而去。
佛剑沉默着,沐浴在温热的血雨里。
“佛剑!”
剑子匆忙奔来,所幸佛剑身上并无异状。只是满身淋血,形容十分狼狈。剑子举袖,想替他擦去脸上的血迹,却被佛剑堪堪避过。他半跪在地,伸手覆上那具染血的白骨,失了蛇女的法术,它终于可以归于尘土。
阿弥陀佛。
佛剑一言不发,甚至有些微小的庆幸。
如果这就是劫数,
圣行路上,他早已习惯了。
剑子将怀里的魂珠递给佛剑,佛剑细致接了,因为手上还沾着蛇女的血,故而用衣衫垫着,隔绝污秽。那名僧人以形神俱灭的代价,才勉强换得这一百三十三人的神魂不散,但如今蛇女已死,妖力衰减,积聚百年的怨念很快便会冲破魂珠的束缚,让这些遭受无妄之灾的魂灵坠入魔道。
佛剑轻诵一声佛号,心知净化已是刻不容缓。他收了佛牒,跏趺而坐,摒除脑海中种种杂念,意识渐趋真如之境。魂珠在他掌心盈盈而亮,受他周身佛气感召,散出淡色柔光。
他两手放于脐下,结弥陀定印,口颂往生咒,背后生出“卐”字佛光,明亮虔诚,驱散蛇窟内潮湿阴暗之气。佛剑双目轻阖,静若沉水,心中只持一念,要替众人消五逆、灭十恶、除谤法,赦去诸多重罪,使魂灵得到度化,再入轮回。
道家虽也有往生咒,但剑子不善此道,实在不用在佛剑面前班门弄斧。在佛剑超度期间,他将秦庄里里外外都查看了一番。村庄不大,又长期为蛇女所控,凡人的痕迹已经消磨于无,只一处地方保存完好,似是对那蛇女有特殊意义。
剑子重又走回村口,刻着“秦庄”两字的青石仍是先前的样子,浅浅苔痕覆着巨石皲裂的纹路,犹带新鲜的绿意。它并未如村内房屋那般坍塌陷落,激起海潮般的扬尘,而是凝了蛇女最后一缕飘摇的意念,维持了幻术不灭。剑子大致可以猜测,蛇女与僧人就是在这青石前相遇,交错的一眼,是缘也是劫。
可惜这位僧人早已灰飞烟灭,否则剑子倒真想问一问他,若早知事情会落到如此地步,他是否还会舍身?
还是说,这已是他命中不可化解之劫。
然而无论是蛇女还是僧人,都已成黄泉之土,剑子虽有疑问,却无人可以回答。不过答案有时也不重要,这种事恐怕连当事人也说不出个因果对错。剑子性情宽容,又总是很会为自己开解,他不是非要得到一个答案才肯罢休。
收敛了道路旁的尸骨,剑子又从偏僻处寻出几具干枯的白骨,有两具尤其小,看身量连十岁都不过。剑子想起朱色大门洞开时先行走出的那两个执灯小童,惨白的脸上露出麻木的神色,心里便隐隐生了痛感,扯着他的心慢慢下坠,沉得拉不回。他将这些不知名姓的尸首装殓下葬,入土为安。
干完力气活,剑子去水源处打了桶清水。他可没忘记佛剑的伤口还受着蛇女的毒,不过关于清洗包扎的一切都需在佛剑超度完亡灵后才可进行。现在的佛剑一心扑在那一百三十三口人身上,就算八匹马也拉不回头,剑子一贯明了他的性情,不会自讨没趣,硬拗着他去做处理伤口一类的杂事。
处理伤口一类的杂事?剑子不禁发笑。这口吻实在很佛剑。当然了,这本就是佛剑说过的话。当时剑子听到,还暗暗吃了一惊,不由思考起佛剑僧袍下留有多少伤痕,才能让处理伤口成为一种杂事。
剑子忙完了,忽然清闲下来,那边佛剑还念着往生咒,也不知念到了第几遍。剑子放轻脚步,悄无声息地靠近,便看见佛剑染了鲜血的额上正慢慢渗出汗珠。长夜过半,血渍已经干了,在佛剑光洁的面容上凝结成暗褐的团块,汗水冲淡了它,伴着残血蜿蜒出一道乌色的轨迹。
这幅样子实在算不得整洁,甚至可以说是狼狈。但此一时彼一时,打扰他也不是剑子的本意。剑子轻吸了口气,嗅着他身上带着妖异的血气,默不作声地走到佛剑背后,在他身后盘腿坐下。
佛剑诵经的声音透过脊背,隔着衣衫传递到剑子的胸膛,让他也随着微微震颤,另一人的体温贴合着他的后背,温热而熟悉,有种微妙的亲昵感。剑子抬手支了额,腕间的檀木珠感应到佛剑的佛气,微微发亮,檀香郁盛起来,如同一柄无锋之刃,以香为刃,剔除杂思,使诸多杂念都归入佛剑低沉的诵经声中。
然而心神虽定,疑思却起。
倘若蛇女爱上的是佛剑,倘若佛剑便是那僧人,如果这便是佛剑命中的一劫,他又会如何应对呢?
佛剑一定愿意去爱她的,尽管他所给的,并不是蛇女所期冀的爱。他当然也会如那名僧人一般,渡她向善,渡她出苦海,盼望她得证大道,羽化登仙。以佛剑的修为、以他的佛法高深、以他对人世的洞察和达观,说不定会让蛇女走上一条新路,以他的果决、以他不由分说的坚韧,也许可以在祸乱开始时便斩断一切,故而没有任何人无辜受死。
但被爱的人不是佛剑。
于是一切便已发生,无可挽回。
剑子没有责怪僧人的意思,他知道,那名僧人真的做到了舍身。可惜的是,他的舍身并未让蛇女清醒,反而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是啊,你宁可死,都不愿爱我啊!
他是爱你的。
剑子轻叹。
他只是不能以你爱他的方式来爱你,如此罢了。
他少年时初入道门,道尊就常常教导他,说人啊,最痴愚的一点不是没有明白,而是以为自己明白。以为自己明了,以为自己看破尘世,而实际上没有,堪不破迷障。
剑子从不觉得自己修到了境界,与其要挑着捡着说出什么明白什么不明白,倒不如一视同仁,当作什么也不明白。修道嘛,不过顺其自然。
往生咒的最后一字悄然落下,佛剑终于释出了魂珠内最后一缕魂魄,魂珠的光亮渐渐变弱,泯然如同凡物。他长吁一声,从心头浮起倦怠,手臂上的伤口麻痹着,让他几乎挪不动肢体。
晨曦在遥远的天际隐现。
“天亮了。”
剑子轻巧地跳起来,在包袱里翻出了条手帕在水里浸湿。这还是佛山下的采莲女用来扎莲蓬的,亏得他没有乱放,现在还能派上用场。
“喏。”
佛剑说了声谢,接过手帕,慢慢擦去脸颊和手臂的凝血。桶内的水变得浑浊,晃荡着剑子映在水面的脸。
“这蛇毒还挺厉害的。”
剑子握着佛剑的手腕端详,看见那几个深可见骨的半月形创口,乌黑的脓血滴滴答答流个不停,看上去就很痛的样子。他拔下头上木簪,簪尖刚挑开佛剑皮肉,便涌出一股污血,毕竟是道家的桃木,驱邪的功用还是有的,等到血色渐渐鲜红,剑子才松了手,倒了点金疮药替佛剑止血。
他抬眼看向佛剑,微微扬眉,问他痛不痛。佛剑只摇摇头,他余毒未清,不能有太大动作,连眨眼都有些迟钝起来。剑子看他速度极慢地垂了眼,真像是一座佛像,坐立于荒凉蛇窟,有几分不识世情的茫然,他甚少见佛剑如此神情,于是被逗得开怀。
“佛剑?”
他兴起一个念头,想试试看佛剑到底是不是佛像。
“嗯?”
他当然不是。
我怎么会这么想呢。剑子敲了敲自己的额头,无奈一笑。
“如此,算是了结了吗?”
“算是吧。”
剑子眉毛一扬:“佛剑,你什么时候说话也模棱两可起来了?”
“我来问你,那女子明明已经皈依了大道,为什么最后还是开了杀戒?她说她吃斋念佛,日夜诵经,佛法竟也没能给她一点改变吗?”
佛剑运功流转几个周天,稍觉轻松,便说:“若以色见我,以声音求我,其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
“她非是信佛陀,而是信她若是如此做,那名僧人便会爱她。”
“她不是信仰佛法,而是信仰诵佛予她的好处。”
“从一开始,她就入了魔。”
剑子恍然大悟:“原是如此。所以那僧人才一定要离开她,否则,她永远都不能看清自己真正所求。”
“可是……非要得道不可吗?男欢女爱,本就是正常之事。人妖之间虽然殊途,但既然种了善因,未必不能结下善果。”
“想来想去,”他不由怅然,“只是……执着。”
一者执着于佛陀,一者执着于情爱,即便短暂交汇,也必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。纵然舍身相渡,然而苦海茫茫,何处可上岸。
“佛剑,你总说:分说,不分说,不由分说。”
“世间情爱莫不也是?”
“执着,不执着,不用执着。”
两人最后对着荒冢欠身行礼,
将蛇女遗留的害物烧毁。烟尘滚滚,腾起呛人的热浪,发黑的焦烟贯过晴朗天空,叫人看得触目惊心。佛剑目送浓烟消散,回想起蛇女鲜血泼在他身上的温度,鲜活滚热,绝不冰冷。
她最后还是成了人。
“可叹这百年的修行……”
剑子在他身边发出感慨。
诸般爱欲痴缠,焚身如火,只可远观,不可靠近。
“佛剑啊佛剑……,”他用肩膀碰了碰佛剑的手臂,白衣上沾了燃烧后的薄灰,“爱一个人……真的能爱到这样的地步吗?”
玉石俱焚,灰飞烟灭。
佛剑说:“事实已经在你眼前。”
火焰熄灭,蛇女的存在随之消弭,青石上的法术终于失效,剥落出岁月的痕迹——残损不堪的一个“秦”字。
佛剑俯身将那无用的魂珠浅浅埋了,衣袖上满是血污尘土。他低着头,从衣领里露出后颈,洁净的皮肤上还留着一粒芝麻大小的血点没有擦净。剑子眼尖,看得很清楚,于是自然地用指尖替他抹去。
血点早已结成硬块,剑子一抬手,它便掉在地上,混入泥土当中。他的指腹上只保留了佛剑脉搏的跳动,一触即分的温热,如同烛焰晃过,轻微灼烧了指端。
佛剑感他动作,回头看向他,仍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沉静眉目。因为彻夜未眠的缘故,目光里带着一点疲倦。剑子蓦地一愣,眼神闪烁,莫名其妙的心虚。他强作欢颜,后退两步,地面仿佛生出骨刺,扎着他的足履,如何站立都不安宁。
“怎么了?”
佛剑伸手来扶他,剑子被抓住手腕,动弹不得。他的脑子里一片混沌,什么也想不起,只觉得触摸过佛剑的指尖快要燃起。他本能地反握住佛剑的手,将指纹烙进另一人温凉的皮肤里,才渐渐淬了那股无名之火。
“不知道……,”剑子按压着太阳穴,一脸茫然,“头忽然很晕。”
“怕不是焚烧产生了迷烟?先前我们在宅子里看见过相似的红雾。”
佛剑略一思忖,问道:“我给你的佛珠呢?”
“这里。”
剑子眨眨眼,将手腕递到佛剑面前,十九颗紫檀木珠沉甸甸地缀着,主珠硌在他腕骨上突出的骨节。佛剑用掌心捧了佛珠,散出少许佛力,便见檀木珠串轻轻一亮,与他呼应。他阖了双目,诚敬颂起楞严经咒心,心念耳闻,不理会外界纷扰,只将此咒封入佛珠之中。淡淡金光闪过,与主珠相连的莲花坠饰落寞而合,剑子腕上兀地一松,檀木珠似是失了重量,与他融在一体,分不出你我。
“佛剑好友,这礼未免太大了……”
剑子把胳膊从佛剑掌中抽出来晃了晃,腕上轻飘飘的,像是系了一串柳絮,毫无所感。
这些天来,他刚刚开始习惯佛珠的沉,如今却又消去,难免有些不适应。
“剑子。”
佛剑严肃了神情。
“你莫要忘了道尊所说的劫数。”
“你要不提,我还真记不起来,”剑子把头一歪,流海扫在脸上,点着唇边的笑弧,“佛剑呀,你也不用总是替我想着这件事,如果连师父他老人家都没办法,你和我又能有什么办法。”
“难得出来,就当是散心。老是想着那些烦人的事做什么,你本来就不常笑,跟我一起还总是冷着脸,这可会让剑子开始怀疑自己幽默的水平。”
“走吧,前面还有很远的路呢。再遇上些人,耽搁些时日。北岭的雪啊,说不定都化了。”
他推着佛剑走了两步,就像少年时他硬拉着佛剑去逛佛山一样。
佛剑被他推着向前,只好说:“我没有冷脸。”
“嗯,好,没有,当然没有。”
剑子连连点头。
“君不见,大雄宝殿中的诸位菩萨都是慈眉善目,佛剑你亦如是啊。”
了结一事,两人俱感轻松,相伴走出村庄,继续北行。
刚出深山,又入深山,他们找不到地方落脚,就近歇在林中。剑子寻了些干燥的树枝,在空旷处生火,他跟佛剑的行囊都很简单,不过干粮伤药加上水囊衣物罢了,没什么奢侈的东西。他捡了几块石头围成半圈,用来挡风生火,而后琢磨着摘了点水果。佛剑去寻水源了,或许还要换一下衣服,毕竟以前那件已经惨不忍睹,完全不能穿了。
火堆熊熊燃起,照亮了周围。剑子借着火光四处看看,发现几颗栗子树。既然他看见了,也算有缘,用作加餐也是合情合理。于是运起指风打了几个下来,捏着外壳的锐刺拨出里头的栗子,用水洗净了,统统架到火上去烤。剑子乐得悠闲,打算先啃几口干粮垫肚子,等佛剑回来,估计栗子也烤好了。
他往火堆里填了几根粗枝,听见栗子在火上噼啪作响,总之,比蛇群嘶嘶游过的声音要悦耳许多。棕色的壳裂出开口,露出金黄色的栗子肉,甜甜的香气被火苗蒸着,闻起来就很可口。虽然比不上集市卖的糖炒栗子,但这可是剑子仙迹制造,无论如此,佛剑都会欣然给他这个面子。
看着样子差不多了,他把架子移开,让它们慢慢降温。若干个栗子朝天开口笑着,一阵阵冒着白色的雾气,剑子按捺不住,小心翼翼捡了一个在边上的。不过还是很烫,他拿不住,只好用袖子兜着,时不时摇一摇散热。
佛剑回来的时候果然已经换了衣着,面颊上还有些清水滴落的痕迹。他将水囊递给剑子,在火堆前烘烤被浸湿的衣角。
“吃吗?”
剑子推了些水果给他。他们走的时候还是盛夏,但现在的情况却更像是入秋。这里离北岭越发近了,树木植被也在不断变化,莲子什么的早就看不到了,倒是能有一两个柿子让人解解馋。
佛剑拿了一个梨,咬下一口,雪白的果肉浸出清甜的汁水,口感跟佛山门前的稍有不同。
“栗子也好吃。”
确定自己可以承受现在的温度,剑子迅速地剥了栗子壳。金黄的栗子柔软香甜,吃起来糯糯的。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烫了,烫得剑子不得不张口吸气,给舌头降温。
“这里没人会跟你抢。”
佛剑看他狼狈,帮他解了水囊的开口。
“这么急做什么?”
剑子咽下一大口水,才觉得舌头又灵活起来。经过刚才那一通折腾,他背上有些发汗,整个人都热了起来,像个暖烘烘的小火炉。
“诶,佛剑你这么说就不对了,栗子就是要趁热吃啊,冷了就不香了。吃起来会沙沙的,不够甜。”
他对这些一向很有研究。佛剑很早以前就见识过了。
对于佛山里四季里某些细微的变化,剑子比佛剑要敏锐得多。何时春草生,何时秋叶落,何时夏蝉鸣,何时冬雪降。他总是爽朗地笑着,像风吹幡动那般忽然,在佛剑心念转动的瞬间,出现在佛剑的窗前。
他总是拉着佛剑出门,在佛山上漫无目的地闲逛。
他与剑子一前一后,在橙黄色的夕照里融化成两个渺小的剪影。剑子把手背在身后,一边倒退着走步,一边向佛剑指点他近来新奇的发现。明明不过是旅居在此,剑子却俨然成了佛山的主人。他的这份熟稔有时会让佛剑觉得,他才是那个生在佛山、长在佛山的人。
某日剑子对他说。
“佛剑,咱们去看雪吧。”
而窗外并未落雪。
不知为何,在剑子说出这句话的瞬间,佛剑已相信了今日有雪。
于是他从桌前起身,放下手中未读的经文。两人一同追寻初雪的踪迹,见证剑子突发奇想的实现或是破灭。
等到他们终于攀上佛山的最高峰,坐在不知多少年岁的无心银杏下小憩之时,那年冬天的初雪便如此不期而至。
“你看。”
剑子颇骄傲地挺了挺胸板,指向长空尽头,示意佛剑去看漫天飞扬的白雪。
雪下得很急,渐迷人眼。佛剑的目光从天边看回剑子,便见他素衣白发,几欲消融在飞雪之中。冰雪触上眼睫,为体温所暖热,那一滴水痕的清凉似乎感同身受,直至今日,依然留在佛剑心间。
入夜之后,气温比白天要低得多,他们两人坐在一处,面对着燃烧的火堆。剑子懒洋洋地倚着树,拿着根枯枝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,掀起几粒跳跃的火星来。暖光照在他的脸上,带着人间烟火的柔软,让佛剑忆起佛山檐下彻夜点亮的晚灯、大斋堂里蒸着水米的炉火、落日余晖中摇漾不熄的水浪浮萍。
他的思绪最终落在定处,停在一霎闪亮的火光之上。
“佛剑,”剑子看出他的出神,便出声唤他,“你在想什么?”
佛剑说:“我在想佛山。”
虽然引起他联想的人是剑子,但他确实是在回忆佛山。自他幼时被天佛尊领入山门之后,那里的一草一木、一景一物便深深刻入他的骨髓,与他的命运恒久相连。
“佛山啊,那可是一个好地方。”
剑子微微侧身,靠向佛剑,压低了声音,好像要分给他一个不能被别人知道的秘密。
“我在别处吃过的冻梨都比不上佛山的。虽然把我冻得腮帮子都僵了,但好吃就是好吃啊,其他地方都没有佛山的那么好吃。”
梨子更甜的地方下不了佛山那么大的雪,雪更大的地方也没有佛山那么甜的梨。也许在这世上,确实有更好吃的冻梨存在,走不遍天涯海角,他不可以妄言绝对。然而在他心中,佛剑递给他的冻梨已经是最好的冻梨。那是他和佛剑相识相知的印记。
是金刚经的“如是我闻”,是道德经的“道可道也”,是论语的“子曰”,一切故事的最开始。
树枝渐渐燃透了,火焰不复之前的旺盛,被夜风吹得跌跌撞撞,在空中乱舞。剑子看着它缓缓弱下去,终至完全熄灭,只留下青烟几缕,余烬犹温。
一时间氛围很静,风声穿过树林,似在呜咽。
佛剑泼了些水去,确定火堆已熄灭得彻底,不曾遗落可能的火种。他也同剑子一样,向后靠上古木的树干,微阖双目,仍照往日的习惯念起经文。颂完心经及六字大明
咒后,这些天来常念的地藏经似乎不再必要。佛剑转过身看了剑子一眼,白衣的道者嫌树皮太硌,枕着自己的手臂斜倚着,困得睁不开眼。火堆灭后失了光源,唯有隐约的月光从枝头坠落下来,两人身上俱是寂然的清辉,一身挥不去的银白色。
“剑子?”
“嗯……?”
剑子勉强抬眼,含糊地应了一声。
“无事,”佛剑替他把披风往肩上掩了掩,“时间不早了,你休息吧。”
剑子听他说到“休息”两字,便安心地靠下去。大概是觉得有些痒,他在披风的领口处蹭了蹭下巴,呼吸声慢慢均匀起来。在这荒郊野岭,并没有什么舒适可言,恐怕剑子明早一醒就要抱怨腰酸背痛。佛剑默默注视着他睡熟了的平和面容,大致可以预想他明日会说些什么话。
而月色温柔,遍布山河,如同佛陀慈悲。
佛剑遥望着林间掩映的半弯残月,伸手鞠起一把月光。浮云飘摇,他掌心里的月色便也时有时无,并非不存,只是暂时被遮蔽了形迹而已。
他垂眸看着月光,自唇边生出极淡的笑意。
剑子其实未眠,从睫下睁着半只眼偷偷看他,想知道佛剑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。但佛剑只是对着掌中空茫露出微笑。剑子困惑地眯了眼,眼皮却不听使唤,越来越沉,沉得像是系了千斤重的巨石,将他拉入轻飘飘的睡梦。
道尊寄了要去看雪的信后就再无音讯,剑子被一个人丢在佛山。他从初夏呆到第二年的暮春,师父他老人家方舍得从北岭的梅林里走出来,一路悠闲,游山玩水,直到佛山入了盛夏,他才慢吞吞走到天佛尊这里来接他。剑子被他晾了这么久,多少有些不快,但他师父到底还是记着他,送了他一把飘逸的拂尘用作赔礼。
剑子拿在手里甩了甩,颇为喜爱,于是就去找佛剑,想让他也欣赏欣赏。
剑子。
正当他兴冲冲出门的时候,道尊开口叫住了他。
记得收拾东西,过两日我们就要离开了。
剑子在佛山住得熟了,乍一听闻,差点要反问道尊他们去哪儿。不过他反应向来很快,几乎是同时,他意识到,佛山是佛剑的归处,而不是他的归处。
道尊一人潇洒惯了,甚少收徒,近百年来更是只有剑子这一棵独苗。剑子身边少有同伴,不免寂寞。好不容易交上个朋友,他不想走,至少,不想走得这么快。
何况是佛剑这般好的朋友。不多言、不解释,却又切实陪伴在你身边。
他少年时疏懒,道法学得不算精通,但在道尊身边耳濡目染,人世无常的道理还是懂的。遇到某人,成为好友,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,片时相聚未必有结果,有时甚至连再见也无。人活一世,蜉蝣朝暮,此后天南地北,何处可寻踪。
剑子微微丧气,坐在屋顶上晒月亮,佛剑下了晚课,抱着一摞经文从廊下走过。
佛剑。
佛剑循声抬头。剑子一路注目着他头顶上的十二个戒疤,本来已忍不住笑意,可佛剑这么直直地朝他看过来的时候,他反而不复先前趣味的心情,心中唯有平静。
明天,我就要跟我师父回去啦。
我知道。
佛剑向他走近两步,绿篱上垂下的藤蔓在他僧衣上投影,随晚风起伏不定。山间的凉意袭上剑子的衣袖,风中氤氲黄檗花微苦的香气。
明日我会去送你。
哈,那当然好。
剑子歪头一笑,月色从那缺处滑下去,映在佛剑眼里淡淡发光。
佛剑,我有一件事一直想问你。
什么呢?
佛山上的莲花,是不是永远都开不败啊。
佛剑点头。
那么……你也从来没吃过莲子吧。
佛剑没有说话,算是默认。
于是剑子便做了决定,下次来找佛剑的时候,一定要带些莲子给他尝尝。这是他定给自己的任务,无论佛剑说什么,都不会改变他此刻的心意。为了避免言语的麻烦,他索性不说。不过佛剑应该也能猜到吧,他都问得这般明显了。
离开的那天不算晴,天空灰蒙蒙地阴着,可能有一场大雨。
佛剑将他和道尊送到山门之下,极敬重地拜别。道尊捋着白须,笑意慈蔼,比对剑子和颜悦色许多。
剑子是不是很调皮?
剑子听着道尊说他坏话,眉头一扬,忙着给佛剑递眼色。佛剑却是不急,眼皮抬也不抬,只平淡说道。
并无此事。
哦?
道尊即刻很怀疑地回来审视剑子。
一年不见,颇多长进啊。
是啊!
既然佛剑如此给他面子,剑子自然当仁不让,昂首挺胸,承认得理直气壮。
我可不会因为天高路远,就把佛剑一人丢下。我们都说好了,明年我还来佛山看望天佛尊。
道尊理亏,面上有些挂不住,眼看他就要说起剑子小时候的恶作剧来挽回颜
面,剑子见好就收,将越来越偏的话题拉回主旨。
佛剑,我们走啦。
他朝佛剑行了一个正式的礼,而后搀起道尊的胳膊下山。
一路顺风。
佛剑垂了眉眼,双掌合十。掌心里的檀木珠碰在一起,撞出低沉的梵音。
走到一半的时候剑子回了头,心里发慌,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见到佛剑。云聚云散,降雨也需得几分运气。
山里涌了雾,佛剑只剩下一个渺渺的影,他像是立在云端,对着将入尘世的剑子注目凝望。
剑子松了搀着道尊的手,高举过头摇晃起来。
佛剑——
再见——
他的声音混入松涛,一阵一阵吹拂上去。
那个飘渺的影子似是在微笑。
剑子的心情由阴转晴,他快跑两步,把道尊甩到身后去。
佛剑年纪虽轻,却颇有潜质,天佛尊已为他定好了法号。
道尊怡然迈步,同他讲起佛剑的事,十有八九是从天佛尊那里问来的。
所以?
剑子手上正忙着编一只草叶蚂蚱,闻言只觉一头雾水。
所以……
道尊凝目望他。
你与佛剑交好,是因为他是佛剑,还是因为他是佛门的高徒?
剑子将编好的蚂蚱偷偷放在道尊肩上。
师父啊师父,你收我为徒,究竟是因为我是剑子,还是因为我有仙缘?
道尊闻言,轻捋长须。
剑子便是剑子,佛剑还是佛剑。他是佛门希望,我还是道门未来呢。平辈相交,无非“真”、“诚”二字。心不变,万物皆不变矣。
我会与佛剑交好,只因为佛剑是佛剑,如此罢了。
哈哈。
道尊爽朗而笑,他从肩上摘下剑子手编的蚂蚱,放在唇边吹一口气。那草蚂蚱便活动起触须,从道尊手上跳下,没入草丛不见了。
年轻人啊,还是活泼的好。
道尊感叹了一声,又对剑子说。
虽然小子总不安份,但终归是孺子可教也。
剑子有些恼怒,想要追上去跟道尊好好理论一番,可他师父的背影却越来越远,最终消失在触手可及的距离。
“你醒了?”
佛剑的声音伴着阳光一同洒落,剑子迷瞪着揉眼,试图清醒。拧干了水分的手巾被递到他面前,剑子下意识地接了,在脸上随便擦了擦。
“佛剑,”他坐直身子,按摩着僵硬的肩胛,打了个睡意朦胧的哈欠,“我好像梦见了很久以前的事情。”
佛剑颇意外。
他以为剑子的第一句话会是肩膀好酸。
剑子收了伞,沥了沥上头的水,同佛剑在山顶凉亭里修整。夏雨暴烈,他二人的衣服都湿了大半,湿答答贴在身上,很是不适。剑子拧干了袍子上的水,站在风口处等它吹干。
远山郁郁,飘渺在云雾之中,只浮现出浅淡的轮廓。天还是阴沉沉的,如同洗砚之池,墨色缠绕,勾连不休。剑子仰头张望,目光却越不过山峰,只望见一片乌云,携着朦胧山雾,随风西行。
他轻吁一口气,吸了满肺湿润的水汽,心如冰清。
雨后道路泥泞,山路难行。两人打算在凉亭处暂作休整,吃些干粮。幸而夏日总是晴得很快,眼见着阳光穿透云层洒落下来,地面上的水很快便干了,只剩下一些浅浅的水洼,在炎夏的热度里蒸发。
凉爽只维持片刻,天又大亮起来,蝉鸣复起,在凉亭周围环绕不去。
“唉……”
剑子解开水囊灌了一口,在聒噪的蝉声里觉出迟来的微倦。夏日炎炎好睡眠嘛,头脑似乎随着燥热一并昏沉起来。山雨的微腥还萦绕在鼻尖,凝了水意的草木焦干得更快,蔫蔫地发怵,漫出熏蒸过的苦涩。
山路上隐隐冒出一个人影。
剑子眼尖,隔着很远便看见了。看来人身量娇小,应是位女子。他下意识地瞥了佛剑一眼,佛剑正低眉擦拭佛牒上的残雨,没有在意他的视线。
“这么热的天,竟也有人上山。”
他摇了摇水囊,里头还有七分满。若是那行人口渴,前来讨水,他也可慷慨解囊。
“各有困苦罢了。”
剑子想了想,觉得佛剑说得没错。他们两个人不就是冒着烈日和雨水上了山吗。
女子渐渐行近了,与剑子的想象大相径庭。如此天气,他本以为行人应是位采药的农妇,却不想她一身锦衣,娉婷袅娜,立在灼目阳光下,额上竟无一点汗渍。
她抬眸看向剑子,未语先笑,容色甚是娇艳。
“这位道长,可否讨些水喝?”
剑子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她一番,爽朗应允。
“当然。”
他正准备回身去拿水囊,佛剑便自一旁走了过来。他的水囊还是满的,一路上不曾用过。
“请。”
他将水囊交给锦衣女子。
“哦,竟还有位大师,失礼了,”她眼中灿然一亮,视线落在佛剑眉心的灵光上,“多谢大师慷慨。”
她接过水囊,染着蔻丹的细白玉指似有若无地滑过佛剑的手背,温度冰凉,像是某种永远热不起来的穴居动物。
佛剑垂目回礼,无视她艳丽的笑靥。
“小事而已。”
那女子大概是从没被如此平常地对待过,皱紧了眉,仍站在佛剑面前不走。
剑子挑了眉,颇有些幸灾乐祸,也不去给佛剑解围,只想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。
女子强笑了一声,说道。
“大师为何不敢看我?”
佛剑便抬目,静静注视她,目光极淡然,仿佛是看着一潭静水,而水中空无一物。
佛剑说:“是你不敢看我。”
女子骤然变了脸色,额上缓缓落下一滴冷汗。她拿着水囊,如抱火炭,只得咬牙说了声谢。而后一眼也不看剑子,转身便走,露出半张犹带怨忿的脸。
“啧啧……”
剑子撑着栏杆叹息。
那女子身上妖气冲天。
“我就说嘛,这种天气,可不会有人无缘无故要上山的。”
“是不是,佛剑?”
佛剑背上佛牒,将剑子的水囊收进包袱里,抬步便走出了凉亭。
“好友啊好友,你这是要往哪里去呢?”
剑子明知故问,他跟在佛剑身后,慢慢悠悠地晃了出去。佛剑也不多话,将包裹搭到剑子肩上,看古尘的位子歪了,还好心地扶正了。
他手中理一把古尘的剑穗,淡淡吐字。
“收妖。”
他们循着那女子残留的妖气一路追寻,为了不打草惊蛇,当然,两种意义上都是,隔了较远的距离。佛剑身上佛气太重,虽然尽力收敛,还是不得不走在剑子后头,让他用道家法术掩盖着。
剑子握着干透的伞,转过身来面对着佛剑,两颊的毛毛被风吹得松蓬蓬的。他一步一步倒退着走,试图同佛剑面对面地说话。
“世上的事,有时还得折中。修为一高,便容易引人瞩目,生出无妄之灾;修为太低,也很不妙,遇上事往往只有挨打的份儿。”
想及此处,他便想笑。只是一个人笑太过没趣,所以驻了脚步等佛剑跟上。佛剑步履稳健,双肩不摇不晃如一线水天,停在他面前一步的距离。
“所以,有修为高深的佛剑好友出力,学艺不精的剑子才能高枕无忧啊。”
佛剑瞥他一眼。
剑子遂正色,思忖道:“那般浓重的妖气,
连僧人和道士都敢诱惑。你说,她要拘多少生魂,才能练就这样的胆量。”
佛剑眉心一皱,敛目思忖。
“粗算……应有百余人。”
圣行者面上浮出沉沉的痛色,良久,一声轻叹散逸在空中。
剑子听出他声音中的怜悯痛惜,睫毛轻轻一抖,不知为何,他腕上檀珠似是一重。
“佛剑……”
“你又何必……”
他踌躇着回眸,不知该如何安慰。
剑子啊剑子,你不是向来自诩风趣,怎么到了关键之时,却连一句好话都说不出来。这时候剑子就有些想念他师父了。要是道尊此时在场,宽慰佛剑两句,无论那些话有多么淡而无味,佛剑都会十分郑重地一一应下,仿佛他师父在说什么佛家箴言。
他总是这么严谨肃穆,圣行之道一往无悔。
剑子跟佛剑认识了太久了,久到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关头已经被时光抹平了棱角。后怕的情绪往往只在危急的那一刹那强烈,随后便被劫后余生的庆幸掩去,变成闲暇时无聊的谈资。反而是某年某月、某日某时,某个平平淡淡的微小事件、不值一提的细枝末节,忽然鲜明、忽然皎洁,拨云见月。
何必什么呢。
剑子没有再说下去。
他太了解佛剑了,了解到不可能不知道佛剑的回答。这一句劝,只是他的私心,希望苦行的僧人能可快乐些。
但他知道佛剑是不会听的。这一句“何必”已成无用功。
“哈……,”剑子叹息着笑了一声,尾音牵着感慨。日轮逐渐西沉,他的话语在余晖里温暖,“罢了,纵是我说,好友你也听不进去吧。”
“还不如当年修成弥勒,日日欢喜,笑口常开。”
剑子朝日落的方向看过去,在心里估算着时间。再过一个时辰,便要入夜。晚间阴气重,他们得抓紧时间。
“妖气已有消散的迹象,她应是回了巢穴。咱们也得快些行路,不然就要被她溜走了。”
于是两人加快步伐,不再收敛功力,迅速下山。山下人烟不旺,只有一个小小村庄,灯火熹微,只两三盏灯亮着,房屋大多隐藏在黑暗里。村口处立了一块青石,上书“秦庄”。
甫一踏入,佛牒便振动起来,佛剑抬手安抚,它才慢慢停下躁动的清吟。剑子环顾四周,只见一片空荡,刚刚入夜,路上已无行人。风萧瑟,气阴寒,落叶飞卷,全然不像暮夏时节。
“看来这一回,不够轻松了。”
看这村庄的规模,也不过百余人口,剑子不觉得有人可以从中生还。民居虽然还像模像样地立着,但看砖墙的斑驳与朽败,非经年累月不能做到。
如此人数,如此多年,如此深重的怨念。不要说妖怪了,便是普通百姓,被此地的阴邪之气侵染,也非化为厉鬼不可。这座村庄已然死去,里头的人却不得解脱。妖魔囚着他们的生魂,役使怨气为恶,来往路人,有进无出。
庄内的灯猝然熄灭了,佛剑和剑子沉入完全的黑暗之中。剑子从怀里摸出打火石正欲点燃,眼前便弥漫开紫色的雾气。不久,迷雾散去,一座高宅大院突兀立于面前,灯火通明,照得四周亮如白昼。
朱色大门缓缓推开,走出两个神情木讷的执灯小童。山顶遇见的锦衣女子站在门前,对着他们妩媚一笑。
她的眼睛在光下诡异,竖若蛇瞳。
“两位修者远道而来,奴家有失远迎。不知两位一路行来,可有见到我的郎君?”
“说来惭愧,他是位出家人。”
女子掩口而笑,笑声凄厉。剑子这才看清她指上的朱色,哪里是蔻丹,分明是斑斑血渍,因为罪业太重,洗濯不去,故而留痕。
是杀业。
剑子不自觉瞥了一眼佛剑的手。
“他说,就算我将这里所有的人都杀光了杀尽了···”
“他还是……更爱他的佛。”
“奴家还能怎么办呢,”她凄楚地转了脸,唇边一道乖张的冷笑,“既然留不住他……”
“我也只好……顺他的心意了。”
女子拭了泪,一并抹去唇角冷笑。她侧身让出道路,婉转相迎。
“夫君久久不归,奴家实在孤独。两位修者既然光临,何不在寒舍喝杯茶水。请。”
剑子和佛剑对视一眼,主动上前一步,笑着说。
“那便却之不恭了。”
宅内阴气极重,饶是剑子修为深厚,仍觉得通体发寒。女子领着他们走过一条红木长廊,廊内装饰极为富丽,廊顶每隔五步便点起灯笼,流苏垂坠,将四周晕出一片迷幻的绯红。虽是暖色,但剑子越看越诡异。他心里发毛,忍不住向佛剑靠拢过去。
“佛剑……”
他小声唤了一句。
佛剑目不旁视,掌心覆在他背后,轻轻拍了两下。剑子被他推着,不得不抬起脚步跟上,在令人晕眩的赤色火海中穿行。
蛇妖的幻术可以惑人心智,红木长
廊便是施法之地。想来先前的路人多半也走过这么一遭,行至长廊尽处,心神便为蛇妖所控,生魂离体,化为干尸。
还未走到一半,剑子已感到心境浮动。这样下去恐怕不妙。否则,还不到与蛇妖决战的时候,他就已经抛戈弃甲,变成佛剑的拖累了。
剑子定了定心神,运起慧眼穿云之术,眼前红雾渐渐散去,方才看清,什么雕梁画栋、什么长廊锦灯,都不过是梦幻虚影,哪有什么高宅大院,他和佛剑分明是站在一座蛇窟里。
他暗暗“咦”了一声,就听见蛀朽的屋顶里沙沙响动起来,簌簌震下灰色的木屑,似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房梁里蜿蜒穿行。
幻境中的长廊快要走到尽头,阴寒潮湿的妖气骤然浓重,灯笼摇晃起来,无风自动。
原来那些垂落的流苏都是些细若手指的小蛇,一路上都对他们吐着蛇信,嘶嘶以待。
要开打了吗,这么快。
剑子反手按上古尘的柄,拂尘轻挥荡去眼前的蛇群。而女子妖娆的背影并未停顿,她踩着成群的蛇堆继续向前走着,登上一方低矮的土丘。
“夫君,原来你已经在等我了。”
她撩了裙摆,长裙下蛇尾游动。她俯身盘绕在土丘之上,将双手与腹鳞贴在泥土上,细细地摩挲。
“今天来的客人,是你的同修哦。”
跟随在她身后的蛇群分成多股,涓流一般从土丘下端钻入,砂石瞬间瓦解,尘土飞扬,露出土丘下掩埋的一具白骨。
“夫君……”
女子执起那只被侵蚀尽血肉的手,欢欣地贴在鬓边,温柔呢喃,神情眷念。娇美的脸颊沾上了肮脏的泥土,她却浑然不觉。蛇群柔滑而斑斓的身体缠绕着白骨的关节,在空洞的眼眶里钻进钻出,使它依然保持着当时盘腿打坐的模样。
“他已经死了。”
剑子点破了这个事实。
“不,他没有,”女子别过脸,面容透出奇异的平静,“他就在这里。”
她从衣袖里摸出一枚莹白的明珠。
与此刻诡谲妖异的氛围格格不入,它散发着温和的冷光,仿佛来自一个未死的魂灵。它在蛇女污秽血腥的掌心里捧着,光芒忽隐忽现,如同叹息。
“这魂珠之中,共有一百三十四人的生魂。秦庄人口一百二十人,过路僧侣一十三人。”
剑子掐指算数,忽然不解:“怎么少了一个?”
蛇女护住魂珠,猩红分叉的舌尖在唇齿间显现。
“还有一人,便是我的夫君啊。”
她用一百三十余人的生魂护着那名僧人的魂魄不散。
“我知道你们是来杀我的,但我不会坐以待毙。”
“如果你敢再靠近一步,”她对着提剑的剑子吐了蛇信,捏紧了手中魂珠,“我就让这些人统统魂飞魄散,永世不入轮回。”
佛剑心神一凛,眉头深锁。在明珠出现的那一刻,他确实感受到了微弱的佛气,但现在,那气息却消失了。
“要如何做,你才会解放那些生魂?”佛剑问道。
蛇女说:“我要的并不多。”
“我只要一具躯壳。”
“你和他很像,”女子看向佛剑,目光久久驻留在他眉心的灵慧上。她端详着,一丝不漏,从佛剑静水无波的面容里寻到似曾相识的固执,便心满意足地笑了,“……比我遇见过的所有人都要像。”
佛剑正面迎上她的视线,四目相对之间,女子只能从他眼里读出慈航普度的决心,她的脸色慢慢变得惨白。
“你……你别再看我!”
剑子用剑尖挑开一条冲他挑衅的小蛇,抱肩说道,“看你夫君骨骼陈朽的程度,时日虽长,却还不到佛剑闭关的零头。要说也是他像佛剑,哪有佛剑像他的道理。”
“再说了,如果只要一具躯壳,你这遍地的小蛇里,难道就没有可以容纳的?非要找一具僧侣的肉体,这又是什么道理?”
剑子说着便觉出矛盾,不由叹了口气。
“你若是爱他佛法圣洁,便不该做出残害生灵之事。事到如今,即便你找到了合意的躯体,他又肯留下么?若他执意离去,你要如何自处?再杀他一次吗?”
“剑子。”佛剑沉声,“不必多言了。”
剑子一怔,便见佛剑面向明珠,合掌一礼。
蛇女眼睁睁看他行礼,顿时暴怒:“他还没有死!”
佛剑却说:“逝者已矣。”
“因爱生忧,因爱生怖,终至面目全非。”
“逝者若泉下有知……”
“他没有死!”
蛇女摊开手掌,魂珠便在其中隐隐生光。
“他就在这里!”
她咬牙切齿地说,五官皱作一团,狰狞可怖。
“他只少一具身体而已!”
剑子看见她眼角泪痕,心下微微不忍。佛剑却迈步上前,他一把握住了蛇女的手腕,将她引到沉默的白骨面前。
白骨静坐着,正是佛家坐禅观想的姿势,除却曾被蛇女执起的左手外,另一只手指节微蜷,似是抓着一把看不见的佛珠。蛇女见了白骨,立时便瘫软下来,蛇群围拥着她,护在白骨身前。
剑子不由担忧:“佛剑?”
“无事。”
佛剑摇摇头,示意剑子不必插手。他解下背上佛牒,反手掷在剑子身前。
蛇女戒备地望着他,颊边浮出一片荧荧的青色蛇鳞。
佛剑说:“可以。”
“若你愿意解放珠中魂魄,我可以舍身。”
“舍身?”
蛇女先是一怔,而后仰头大笑起来。
“舍身……舍身!哈哈……竟是舍身!”
“原来诸般爱欲痴缠,在你们眼中,不过一句舍身?”
“可是纵然说了舍身,他还是出尔反尔,他还是要走!”
“我为他褪去蛇皮,斩断恶欲,日夜虔诚诵经,不敢或停。我苦苦修行,一心向善,只为有朝一日修得人形。”
“然而,等我一路苦痛挣扎,终于走到他面前。”
“要他爱我,竟只换来一句舍身!”
“所以你便杀人?”剑子觉出其中的端倪,“你不是已改过向善了吗?”
“我不过是要他付出代价。”
“不爱我的代价。”
她冷冷笑道。
“我要让他后悔。”
“我要让他知道,这些人都是因他而死。”
“因为他不愿爱我!”
蛇女攥紧了佛剑的手腕,尖利的指甲陷入光洁的皮肤,在佛剑手臂上洇出点点血痕。甲上带着恶业的蛇毒侵入肌骨,鲜血便显出凝固了的暗红色,汇成一线,滴落于地。佛剑任她攥着,不动如山。
伤口边缘已然发紫,剑子心急如焚,他忍了又忍,还是脱口而出。
“但他已经死了!”
“……什么?”
她面上一阵恍惚。
就是这时。
无需言语或暗示,佛剑反手制住蛇女双臂,趁她一霎分神夺去魂珠,随即并起两指发出一道凌厉剑气,将魂珠掷向剑子方向。剑子避开拦截蛇群,早在佛剑动作时便做好准备,拂尘轻卷卸去力道,将荧光闪烁的魂珠收在怀里。
“还给我!”
蛇女在佛剑掌心愤然嘶叫。
剑子握着魂珠,自掌心注入一缕真气。魂珠似有所感,一时光华大盛。清圣的佛光照亮了蛇窟。
剑子若有所思:“你虽爱他,却不了解他。”
“佛法在他心中既然重于一切,纵是身死,他又怎会漠视你拘魂的恶行?”
“你想用他人魂魄养护他的生灵,他却用自身修为保护这一百三十余人魂魄不散。”
“到如今,已是油尽灯枯了。”
他看着蛇女,犹豫要不要再说下去。
“他真的死了。”
“魂飞魄散,天外荒魂,永世不入轮回。”
事实残酷,剑子怕她不信,又或者她自己知道,只是不愿接受。然而事与愿违,蛇女的指尖在佛剑的血肉里嵌得更深,身下终于显了庞大的原身。她从佛剑的腿开始缠缚,一寸一寸挤压修者的胸肺。
她想,我不信。
我不信他高尚,我不信他洁净,我不信他普渡众生的决心,我不信佛爱世人。
他那时是怎么说的?
那僧人微阖双目,淡淡说道。
不必以他人性命相胁。
我已爱你,如爱众生。
即便我把这村庄的人都杀光杀尽,你也不肯爱我?
那人便默然。
若施主执意要造杀业,我愿舍身。
他慢慢拨动着掌中的佛珠,神情安宁。
他和他的佛。
永远是,他和他的佛!
好,真是好极了。
她让蛇群吞噬了他,一滴血都不留。
原来她的心,从未向善,始终贪婪如兽。
“我不信啊,”蛇女颈边漫上更多青鳞,她用细长的瞳审视着佛剑,妖冶而笑,“我真的不信,我不信你们真能如外表般干净。”
鲜红的长指扼住佛剑的咽喉,她在他耳边低语道。
“大师,你……要杀生吗?”
她以为佛剑跟那名僧人相同。
佛牒锵然出鞘,清气大盛,阔长剑身没有丝毫犹豫,径直透过蛇女胸膛,将她钉入白骨下的土丘。
“·……”
佛门圣器烧灼着她的妖身,如烈火烹油。蛇女呕出一口鲜血,语带讥讽。
“和尚竟也杀生么……”
佛剑只淡漠说道:“既已做出,便不需解释。”
“那这些呢,”她扬手,唤出更多蛇群,乌压压沉若黑海,从四面八方窥伺而来,“它们灵识未开,不过受我操纵,你还能如杀我一般心安理得吗?”
“喂,
你是不是忘了,我们可是两个人……”
剑子提起古尘,飘然落在佛剑身边。他低头看着强装声势的蛇女,额前的流海随着动作晃了晃,遮住了其下复杂的眼神。
他很是自然地站在了蛇海面前。
“其他嘛,就交我好了。”
佛剑要护生,他便护佛剑。佛剑要杀生,他便担杀业。
蛇女默然看他良久,神情难辨,只颊边落下一滴泪。
原来她一直都不明白。
蛇群退去了。
“道长,请上前一步。”
蛇女奄奄一息,她请求似地对剑子伸出了手。剑子稍稍迟疑,念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,心想蛇大致也是一样,所以不疑有他,向前一步。
电光火石之间,佛剑忽然意识到。
这可能就是剑子的劫。
于是他推开剑子,将身挡在蛇女面前。
鲜血扑身,血肉飞溅,她凄厉疯狂的诅咒在空中回荡。
“我不信。”
“我不信这世上没有贪痴嗔。”
“我不信有人可以超然。”
“染我血者,需偿报应。”
你所爱之人必将背弃你,践踏你,视你如蛇蝎蝼蚁。所有你爱重之人必将离你而去。
佛剑沉默着,沐浴在温热的血雨里。
“佛剑!”
剑子匆忙奔来,所幸佛剑身上并无异状。只是满身淋血,形容十分狼狈。剑子举袖,想替他擦去脸上的血迹,却被佛剑堪堪避过。他半跪在地,伸手覆上那具染血的白骨,失了蛇女的法术,它终于可以归于尘土。
阿弥陀佛。
佛剑一言不发,甚至有些微小的庆幸。
如果这就是劫数,
圣行路上,他早已习惯了。
剑子将怀里的魂珠递给佛剑,佛剑细致接了,因为手上还沾着蛇女的血,故而用衣衫垫着,隔绝污秽。那名僧人以形神俱灭的代价,才勉强换得这一百三十三人的神魂不散,但如今蛇女已死,妖力衰减,积聚百年的怨念很快便会冲破魂珠的束缚,让这些遭受无妄之灾的魂灵坠入魔道。
佛剑轻诵一声佛号,心知净化已是刻不容缓。他收了佛牒,跏趺而坐,摒除脑海中种种杂念,意识渐趋真如之境。魂珠在他掌心盈盈而亮,受他周身佛气感召,散出淡色柔光。
他两手放于脐下,结弥陀定印,口颂往生咒,背后生出“卐”字佛光,明亮虔诚,驱散蛇窟内潮湿阴暗之气。佛剑双目轻阖,静若沉水,心中只持一念,要替众人消五逆、灭十恶、除谤法,赦去诸多重罪,使魂灵得到度化,再入轮回。
道家虽也有往生咒,但剑子不善此道,实在不用在佛剑面前班门弄斧。在佛剑超度期间,他将秦庄里里外外都查看了一番。村庄不大,又长期为蛇女所控,凡人的痕迹已经消磨于无,只一处地方保存完好,似是对那蛇女有特殊意义。
剑子重又走回村口,刻着“秦庄”两字的青石仍是先前的样子,浅浅苔痕覆着巨石皲裂的纹路,犹带新鲜的绿意。它并未如村内房屋那般坍塌陷落,激起海潮般的扬尘,而是凝了蛇女最后一缕飘摇的意念,维持了幻术不灭。剑子大致可以猜测,蛇女与僧人就是在这青石前相遇,交错的一眼,是缘也是劫。
可惜这位僧人早已灰飞烟灭,否则剑子倒真想问一问他,若早知事情会落到如此地步,他是否还会舍身?
还是说,这已是他命中不可化解之劫。
然而无论是蛇女还是僧人,都已成黄泉之土,剑子虽有疑问,却无人可以回答。不过答案有时也不重要,这种事恐怕连当事人也说不出个因果对错。剑子性情宽容,又总是很会为自己开解,他不是非要得到一个答案才肯罢休。
收敛了道路旁的尸骨,剑子又从偏僻处寻出几具干枯的白骨,有两具尤其小,看身量连十岁都不过。剑子想起朱色大门洞开时先行走出的那两个执灯小童,惨白的脸上露出麻木的神色,心里便隐隐生了痛感,扯着他的心慢慢下坠,沉得拉不回。他将这些不知名姓的尸首装殓下葬,入土为安。
干完力气活,剑子去水源处打了桶清水。他可没忘记佛剑的伤口还受着蛇女的毒,不过关于清洗包扎的一切都需在佛剑超度完亡灵后才可进行。现在的佛剑一心扑在那一百三十三口人身上,就算八匹马也拉不回头,剑子一贯明了他的性情,不会自讨没趣,硬拗着他去做处理伤口一类的杂事。
处理伤口一类的杂事?剑子不禁发笑。这口吻实在很佛剑。当然了,这本就是佛剑说过的话。当时剑子听到,还暗暗吃了一惊,不由思考起佛剑僧袍下留有多少伤痕,才能让处理伤口成为一种杂事。
剑子忙完了,忽然清闲下来,那边佛剑还念着往生咒,也不知念到了第几遍。剑子放轻脚步,悄无声息地靠近,便看见佛剑染了鲜血的额上正慢慢渗出汗珠。长夜过半,血渍已经干了,在佛剑光洁的面容上凝结成暗褐的团块,汗水冲淡了它,伴着残血蜿蜒出一道乌色的轨迹。
这幅样子实在算不得整洁,甚至可以说是狼狈。但此一时彼一时,打扰他也不是剑子的本意。剑子轻吸了口气,嗅着他身上带着妖异的血气,默不作声地走到佛剑背后,在他身后盘腿坐下。
佛剑诵经的声音透过脊背,隔着衣衫传递到剑子的胸膛,让他也随着微微震颤,另一人的体温贴合着他的后背,温热而熟悉,有种微妙的亲昵感。剑子抬手支了额,腕间的檀木珠感应到佛剑的佛气,微微发亮,檀香郁盛起来,如同一柄无锋之刃,以香为刃,剔除杂思,使诸多杂念都归入佛剑低沉的诵经声中。
然而心神虽定,疑思却起。
倘若蛇女爱上的是佛剑,倘若佛剑便是那僧人,如果这便是佛剑命中的一劫,他又会如何应对呢?
佛剑一定愿意去爱她的,尽管他所给的,并不是蛇女所期冀的爱。他当然也会如那名僧人一般,渡她向善,渡她出苦海,盼望她得证大道,羽化登仙。以佛剑的修为、以他的佛法高深、以他对人世的洞察和达观,说不定会让蛇女走上一条新路,以他的果决、以他不由分说的坚韧,也许可以在祸乱开始时便斩断一切,故而没有任何人无辜受死。
但被爱的人不是佛剑。
于是一切便已发生,无可挽回。
剑子没有责怪僧人的意思,他知道,那名僧人真的做到了舍身。可惜的是,他的舍身并未让蛇女清醒,反而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是啊,你宁可死,都不愿爱我啊!
他是爱你的。
剑子轻叹。
他只是不能以你爱他的方式来爱你,如此罢了。
他少年时初入道门,道尊就常常教导他,说人啊,最痴愚的一点不是没有明白,而是以为自己明白。以为自己明了,以为自己看破尘世,而实际上没有,堪不破迷障。
剑子从不觉得自己修到了境界,与其要挑着捡着说出什么明白什么不明白,倒不如一视同仁,当作什么也不明白。修道嘛,不过顺其自然。
往生咒的最后一字悄然落下,佛剑终于释出了魂珠内最后一缕魂魄,魂珠的光亮渐渐变弱,泯然如同凡物。他长吁一声,从心头浮起倦怠,手臂上的伤口麻痹着,让他几乎挪不动肢体。
晨曦在遥远的天际隐现。
“天亮了。”
剑子轻巧地跳起来,在包袱里翻出了条手帕在水里浸湿。这还是佛山下的采莲女用来扎莲蓬的,亏得他没有乱放,现在还能派上用场。
“喏。”
佛剑说了声谢,接过手帕,慢慢擦去脸颊和手臂的凝血。桶内的水变得浑浊,晃荡着剑子映在水面的脸。
“这蛇毒还挺厉害的。”
剑子握着佛剑的手腕端详,看见那几个深可见骨的半月形创口,乌黑的脓血滴滴答答流个不停,看上去就很痛的样子。他拔下头上木簪,簪尖刚挑开佛剑皮肉,便涌出一股污血,毕竟是道家的桃木,驱邪的功用还是有的,等到血色渐渐鲜红,剑子才松了手,倒了点金疮药替佛剑止血。
他抬眼看向佛剑,微微扬眉,问他痛不痛。佛剑只摇摇头,他余毒未清,不能有太大动作,连眨眼都有些迟钝起来。剑子看他速度极慢地垂了眼,真像是一座佛像,坐立于荒凉蛇窟,有几分不识世情的茫然,他甚少见佛剑如此神情,于是被逗得开怀。
“佛剑?”
他兴起一个念头,想试试看佛剑到底是不是佛像。
“嗯?”
他当然不是。
我怎么会这么想呢。剑子敲了敲自己的额头,无奈一笑。
“如此,算是了结了吗?”
“算是吧。”
剑子眉毛一扬:“佛剑,你什么时候说话也模棱两可起来了?”
“我来问你,那女子明明已经皈依了大道,为什么最后还是开了杀戒?她说她吃斋念佛,日夜诵经,佛法竟也没能给她一点改变吗?”
佛剑运功流转几个周天,稍觉轻松,便说:“若以色见我,以声音求我,其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
“她非是信佛陀,而是信她若是如此做,那名僧人便会爱她。”
“她不是信仰佛法,而是信仰诵佛予她的好处。”
“从一开始,她就入了魔。”
剑子恍然大悟:“原是如此。所以那僧人才一定要离开她,否则,她永远都不能看清自己真正所求。”
“可是……非要得道不可吗?男欢女爱,本就是正常之事。人妖之间虽然殊途,但既然种了善因,未必不能结下善果。”
“想来想去,”他不由怅然,“只是……执着。”
一者执着于佛陀,一者执着于情爱,即便短暂交汇,也必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。纵然舍身相渡,然而苦海茫茫,何处可上岸。
“佛剑,你总说:分说,不分说,不由分说。”
“世间情爱莫不也是?”
“执着,不执着,不用执着。”
两人最后对着荒冢欠身行礼,
将蛇女遗留的害物烧毁。烟尘滚滚,腾起呛人的热浪,发黑的焦烟贯过晴朗天空,叫人看得触目惊心。佛剑目送浓烟消散,回想起蛇女鲜血泼在他身上的温度,鲜活滚热,绝不冰冷。
她最后还是成了人。
“可叹这百年的修行……”
剑子在他身边发出感慨。
诸般爱欲痴缠,焚身如火,只可远观,不可靠近。
“佛剑啊佛剑……,”他用肩膀碰了碰佛剑的手臂,白衣上沾了燃烧后的薄灰,“爱一个人……真的能爱到这样的地步吗?”
玉石俱焚,灰飞烟灭。
佛剑说:“事实已经在你眼前。”
火焰熄灭,蛇女的存在随之消弭,青石上的法术终于失效,剥落出岁月的痕迹——残损不堪的一个“秦”字。
佛剑俯身将那无用的魂珠浅浅埋了,衣袖上满是血污尘土。他低着头,从衣领里露出后颈,洁净的皮肤上还留着一粒芝麻大小的血点没有擦净。剑子眼尖,看得很清楚,于是自然地用指尖替他抹去。
血点早已结成硬块,剑子一抬手,它便掉在地上,混入泥土当中。他的指腹上只保留了佛剑脉搏的跳动,一触即分的温热,如同烛焰晃过,轻微灼烧了指端。
佛剑感他动作,回头看向他,仍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沉静眉目。因为彻夜未眠的缘故,目光里带着一点疲倦。剑子蓦地一愣,眼神闪烁,莫名其妙的心虚。他强作欢颜,后退两步,地面仿佛生出骨刺,扎着他的足履,如何站立都不安宁。
“怎么了?”
佛剑伸手来扶他,剑子被抓住手腕,动弹不得。他的脑子里一片混沌,什么也想不起,只觉得触摸过佛剑的指尖快要燃起。他本能地反握住佛剑的手,将指纹烙进另一人温凉的皮肤里,才渐渐淬了那股无名之火。
“不知道……,”剑子按压着太阳穴,一脸茫然,“头忽然很晕。”
“怕不是焚烧产生了迷烟?先前我们在宅子里看见过相似的红雾。”
佛剑略一思忖,问道:“我给你的佛珠呢?”
“这里。”
剑子眨眨眼,将手腕递到佛剑面前,十九颗紫檀木珠沉甸甸地缀着,主珠硌在他腕骨上突出的骨节。佛剑用掌心捧了佛珠,散出少许佛力,便见檀木珠串轻轻一亮,与他呼应。他阖了双目,诚敬颂起楞严经咒心,心念耳闻,不理会外界纷扰,只将此咒封入佛珠之中。淡淡金光闪过,与主珠相连的莲花坠饰落寞而合,剑子腕上兀地一松,檀木珠似是失了重量,与他融在一体,分不出你我。
“佛剑好友,这礼未免太大了……”
剑子把胳膊从佛剑掌中抽出来晃了晃,腕上轻飘飘的,像是系了一串柳絮,毫无所感。
这些天来,他刚刚开始习惯佛珠的沉,如今却又消去,难免有些不适应。
“剑子。”
佛剑严肃了神情。
“你莫要忘了道尊所说的劫数。”
“你要不提,我还真记不起来,”剑子把头一歪,流海扫在脸上,点着唇边的笑弧,“佛剑呀,你也不用总是替我想着这件事,如果连师父他老人家都没办法,你和我又能有什么办法。”
“难得出来,就当是散心。老是想着那些烦人的事做什么,你本来就不常笑,跟我一起还总是冷着脸,这可会让剑子开始怀疑自己幽默的水平。”
“走吧,前面还有很远的路呢。再遇上些人,耽搁些时日。北岭的雪啊,说不定都化了。”
他推着佛剑走了两步,就像少年时他硬拉着佛剑去逛佛山一样。
佛剑被他推着向前,只好说:“我没有冷脸。”
“嗯,好,没有,当然没有。”
剑子连连点头。
“君不见,大雄宝殿中的诸位菩萨都是慈眉善目,佛剑你亦如是啊。”
了结一事,两人俱感轻松,相伴走出村庄,继续北行。
刚出深山,又入深山,他们找不到地方落脚,就近歇在林中。剑子寻了些干燥的树枝,在空旷处生火,他跟佛剑的行囊都很简单,不过干粮伤药加上水囊衣物罢了,没什么奢侈的东西。他捡了几块石头围成半圈,用来挡风生火,而后琢磨着摘了点水果。佛剑去寻水源了,或许还要换一下衣服,毕竟以前那件已经惨不忍睹,完全不能穿了。
火堆熊熊燃起,照亮了周围。剑子借着火光四处看看,发现几颗栗子树。既然他看见了,也算有缘,用作加餐也是合情合理。于是运起指风打了几个下来,捏着外壳的锐刺拨出里头的栗子,用水洗净了,统统架到火上去烤。剑子乐得悠闲,打算先啃几口干粮垫肚子,等佛剑回来,估计栗子也烤好了。
他往火堆里填了几根粗枝,听见栗子在火上噼啪作响,总之,比蛇群嘶嘶游过的声音要悦耳许多。棕色的壳裂出开口,露出金黄色的栗子肉,甜甜的香气被火苗蒸着,闻起来就很可口。虽然比不上集市卖的糖炒栗子,但这可是剑子仙迹制造,无论如此,佛剑都会欣然给他这个面子。
看着样子差不多了,他把架子移开,让它们慢慢降温。若干个栗子朝天开口笑着,一阵阵冒着白色的雾气,剑子按捺不住,小心翼翼捡了一个在边上的。不过还是很烫,他拿不住,只好用袖子兜着,时不时摇一摇散热。
佛剑回来的时候果然已经换了衣着,面颊上还有些清水滴落的痕迹。他将水囊递给剑子,在火堆前烘烤被浸湿的衣角。
“吃吗?”
剑子推了些水果给他。他们走的时候还是盛夏,但现在的情况却更像是入秋。这里离北岭越发近了,树木植被也在不断变化,莲子什么的早就看不到了,倒是能有一两个柿子让人解解馋。
佛剑拿了一个梨,咬下一口,雪白的果肉浸出清甜的汁水,口感跟佛山门前的稍有不同。
“栗子也好吃。”
确定自己可以承受现在的温度,剑子迅速地剥了栗子壳。金黄的栗子柔软香甜,吃起来糯糯的。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烫了,烫得剑子不得不张口吸气,给舌头降温。
“这里没人会跟你抢。”
佛剑看他狼狈,帮他解了水囊的开口。
“这么急做什么?”
剑子咽下一大口水,才觉得舌头又灵活起来。经过刚才那一通折腾,他背上有些发汗,整个人都热了起来,像个暖烘烘的小火炉。
“诶,佛剑你这么说就不对了,栗子就是要趁热吃啊,冷了就不香了。吃起来会沙沙的,不够甜。”
他对这些一向很有研究。佛剑很早以前就见识过了。
对于佛山里四季里某些细微的变化,剑子比佛剑要敏锐得多。何时春草生,何时秋叶落,何时夏蝉鸣,何时冬雪降。他总是爽朗地笑着,像风吹幡动那般忽然,在佛剑心念转动的瞬间,出现在佛剑的窗前。
他总是拉着佛剑出门,在佛山上漫无目的地闲逛。
他与剑子一前一后,在橙黄色的夕照里融化成两个渺小的剪影。剑子把手背在身后,一边倒退着走步,一边向佛剑指点他近来新奇的发现。明明不过是旅居在此,剑子却俨然成了佛山的主人。他的这份熟稔有时会让佛剑觉得,他才是那个生在佛山、长在佛山的人。
某日剑子对他说。
“佛剑,咱们去看雪吧。”
而窗外并未落雪。
不知为何,在剑子说出这句话的瞬间,佛剑已相信了今日有雪。
于是他从桌前起身,放下手中未读的经文。两人一同追寻初雪的踪迹,见证剑子突发奇想的实现或是破灭。
等到他们终于攀上佛山的最高峰,坐在不知多少年岁的无心银杏下小憩之时,那年冬天的初雪便如此不期而至。
“你看。”
剑子颇骄傲地挺了挺胸板,指向长空尽头,示意佛剑去看漫天飞扬的白雪。
雪下得很急,渐迷人眼。佛剑的目光从天边看回剑子,便见他素衣白发,几欲消融在飞雪之中。冰雪触上眼睫,为体温所暖热,那一滴水痕的清凉似乎感同身受,直至今日,依然留在佛剑心间。
入夜之后,气温比白天要低得多,他们两人坐在一处,面对着燃烧的火堆。剑子懒洋洋地倚着树,拿着根枯枝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,掀起几粒跳跃的火星来。暖光照在他的脸上,带着人间烟火的柔软,让佛剑忆起佛山檐下彻夜点亮的晚灯、大斋堂里蒸着水米的炉火、落日余晖中摇漾不熄的水浪浮萍。
他的思绪最终落在定处,停在一霎闪亮的火光之上。
“佛剑,”剑子看出他的出神,便出声唤他,“你在想什么?”
佛剑说:“我在想佛山。”
虽然引起他联想的人是剑子,但他确实是在回忆佛山。自他幼时被天佛尊领入山门之后,那里的一草一木、一景一物便深深刻入他的骨髓,与他的命运恒久相连。
“佛山啊,那可是一个好地方。”
剑子微微侧身,靠向佛剑,压低了声音,好像要分给他一个不能被别人知道的秘密。
“我在别处吃过的冻梨都比不上佛山的。虽然把我冻得腮帮子都僵了,但好吃就是好吃啊,其他地方都没有佛山的那么好吃。”
梨子更甜的地方下不了佛山那么大的雪,雪更大的地方也没有佛山那么甜的梨。也许在这世上,确实有更好吃的冻梨存在,走不遍天涯海角,他不可以妄言绝对。然而在他心中,佛剑递给他的冻梨已经是最好的冻梨。那是他和佛剑相识相知的印记。
是金刚经的“如是我闻”,是道德经的“道可道也”,是论语的“子曰”,一切故事的最开始。
树枝渐渐燃透了,火焰不复之前的旺盛,被夜风吹得跌跌撞撞,在空中乱舞。剑子看着它缓缓弱下去,终至完全熄灭,只留下青烟几缕,余烬犹温。
一时间氛围很静,风声穿过树林,似在呜咽。
佛剑泼了些水去,确定火堆已熄灭得彻底,不曾遗落可能的火种。他也同剑子一样,向后靠上古木的树干,微阖双目,仍照往日的习惯念起经文。颂完心经及六字大明
咒后,这些天来常念的地藏经似乎不再必要。佛剑转过身看了剑子一眼,白衣的道者嫌树皮太硌,枕着自己的手臂斜倚着,困得睁不开眼。火堆灭后失了光源,唯有隐约的月光从枝头坠落下来,两人身上俱是寂然的清辉,一身挥不去的银白色。
“剑子?”
“嗯……?”
剑子勉强抬眼,含糊地应了一声。
“无事,”佛剑替他把披风往肩上掩了掩,“时间不早了,你休息吧。”
剑子听他说到“休息”两字,便安心地靠下去。大概是觉得有些痒,他在披风的领口处蹭了蹭下巴,呼吸声慢慢均匀起来。在这荒郊野岭,并没有什么舒适可言,恐怕剑子明早一醒就要抱怨腰酸背痛。佛剑默默注视着他睡熟了的平和面容,大致可以预想他明日会说些什么话。
而月色温柔,遍布山河,如同佛陀慈悲。
佛剑遥望着林间掩映的半弯残月,伸手鞠起一把月光。浮云飘摇,他掌心里的月色便也时有时无,并非不存,只是暂时被遮蔽了形迹而已。
他垂眸看着月光,自唇边生出极淡的笑意。
剑子其实未眠,从睫下睁着半只眼偷偷看他,想知道佛剑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。但佛剑只是对着掌中空茫露出微笑。剑子困惑地眯了眼,眼皮却不听使唤,越来越沉,沉得像是系了千斤重的巨石,将他拉入轻飘飘的睡梦。
道尊寄了要去看雪的信后就再无音讯,剑子被一个人丢在佛山。他从初夏呆到第二年的暮春,师父他老人家方舍得从北岭的梅林里走出来,一路悠闲,游山玩水,直到佛山入了盛夏,他才慢吞吞走到天佛尊这里来接他。剑子被他晾了这么久,多少有些不快,但他师父到底还是记着他,送了他一把飘逸的拂尘用作赔礼。
剑子拿在手里甩了甩,颇为喜爱,于是就去找佛剑,想让他也欣赏欣赏。
剑子。
正当他兴冲冲出门的时候,道尊开口叫住了他。
记得收拾东西,过两日我们就要离开了。
剑子在佛山住得熟了,乍一听闻,差点要反问道尊他们去哪儿。不过他反应向来很快,几乎是同时,他意识到,佛山是佛剑的归处,而不是他的归处。
道尊一人潇洒惯了,甚少收徒,近百年来更是只有剑子这一棵独苗。剑子身边少有同伴,不免寂寞。好不容易交上个朋友,他不想走,至少,不想走得这么快。
何况是佛剑这般好的朋友。不多言、不解释,却又切实陪伴在你身边。
他少年时疏懒,道法学得不算精通,但在道尊身边耳濡目染,人世无常的道理还是懂的。遇到某人,成为好友,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,片时相聚未必有结果,有时甚至连再见也无。人活一世,蜉蝣朝暮,此后天南地北,何处可寻踪。
剑子微微丧气,坐在屋顶上晒月亮,佛剑下了晚课,抱着一摞经文从廊下走过。
佛剑。
佛剑循声抬头。剑子一路注目着他头顶上的十二个戒疤,本来已忍不住笑意,可佛剑这么直直地朝他看过来的时候,他反而不复先前趣味的心情,心中唯有平静。
明天,我就要跟我师父回去啦。
我知道。
佛剑向他走近两步,绿篱上垂下的藤蔓在他僧衣上投影,随晚风起伏不定。山间的凉意袭上剑子的衣袖,风中氤氲黄檗花微苦的香气。
明日我会去送你。
哈,那当然好。
剑子歪头一笑,月色从那缺处滑下去,映在佛剑眼里淡淡发光。
佛剑,我有一件事一直想问你。
什么呢?
佛山上的莲花,是不是永远都开不败啊。
佛剑点头。
那么……你也从来没吃过莲子吧。
佛剑没有说话,算是默认。
于是剑子便做了决定,下次来找佛剑的时候,一定要带些莲子给他尝尝。这是他定给自己的任务,无论佛剑说什么,都不会改变他此刻的心意。为了避免言语的麻烦,他索性不说。不过佛剑应该也能猜到吧,他都问得这般明显了。
离开的那天不算晴,天空灰蒙蒙地阴着,可能有一场大雨。
佛剑将他和道尊送到山门之下,极敬重地拜别。道尊捋着白须,笑意慈蔼,比对剑子和颜悦色许多。
剑子是不是很调皮?
剑子听着道尊说他坏话,眉头一扬,忙着给佛剑递眼色。佛剑却是不急,眼皮抬也不抬,只平淡说道。
并无此事。
哦?
道尊即刻很怀疑地回来审视剑子。
一年不见,颇多长进啊。
是啊!
既然佛剑如此给他面子,剑子自然当仁不让,昂首挺胸,承认得理直气壮。
我可不会因为天高路远,就把佛剑一人丢下。我们都说好了,明年我还来佛山看望天佛尊。
道尊理亏,面上有些挂不住,眼看他就要说起剑子小时候的恶作剧来挽回颜
面,剑子见好就收,将越来越偏的话题拉回主旨。
佛剑,我们走啦。
他朝佛剑行了一个正式的礼,而后搀起道尊的胳膊下山。
一路顺风。
佛剑垂了眉眼,双掌合十。掌心里的檀木珠碰在一起,撞出低沉的梵音。
走到一半的时候剑子回了头,心里发慌,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见到佛剑。云聚云散,降雨也需得几分运气。
山里涌了雾,佛剑只剩下一个渺渺的影,他像是立在云端,对着将入尘世的剑子注目凝望。
剑子松了搀着道尊的手,高举过头摇晃起来。
佛剑——
再见——
他的声音混入松涛,一阵一阵吹拂上去。
那个飘渺的影子似是在微笑。
剑子的心情由阴转晴,他快跑两步,把道尊甩到身后去。
佛剑年纪虽轻,却颇有潜质,天佛尊已为他定好了法号。
道尊怡然迈步,同他讲起佛剑的事,十有八九是从天佛尊那里问来的。
所以?
剑子手上正忙着编一只草叶蚂蚱,闻言只觉一头雾水。
所以……
道尊凝目望他。
你与佛剑交好,是因为他是佛剑,还是因为他是佛门的高徒?
剑子将编好的蚂蚱偷偷放在道尊肩上。
师父啊师父,你收我为徒,究竟是因为我是剑子,还是因为我有仙缘?
道尊闻言,轻捋长须。
剑子便是剑子,佛剑还是佛剑。他是佛门希望,我还是道门未来呢。平辈相交,无非“真”、“诚”二字。心不变,万物皆不变矣。
我会与佛剑交好,只因为佛剑是佛剑,如此罢了。
哈哈。
道尊爽朗而笑,他从肩上摘下剑子手编的蚂蚱,放在唇边吹一口气。那草蚂蚱便活动起触须,从道尊手上跳下,没入草丛不见了。
年轻人啊,还是活泼的好。
道尊感叹了一声,又对剑子说。
虽然小子总不安份,但终归是孺子可教也。
剑子有些恼怒,想要追上去跟道尊好好理论一番,可他师父的背影却越来越远,最终消失在触手可及的距离。
“你醒了?”
佛剑的声音伴着阳光一同洒落,剑子迷瞪着揉眼,试图清醒。拧干了水分的手巾被递到他面前,剑子下意识地接了,在脸上随便擦了擦。
“佛剑,”他坐直身子,按摩着僵硬的肩胛,打了个睡意朦胧的哈欠,“我好像梦见了很久以前的事情。”
佛剑颇意外。
他以为剑子的第一句话会是肩膀好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