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章万川归之难隧水云身(二)
大明开国,百废待兴,专挑孤儿授与密探最残酷的训练,关养在铜雀台。</br></br> 在法理之内,执行国法。</br></br> 在法理之外,排除异己。</br></br> 这便是锦衣卫存在的必要之举。</br></br> 他们第一次说话便是在一同被关押进的那日。</br></br> 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</br></br> 少年的眼睛圆润又明亮,仿佛含着一道光。</br></br> 他抬头麻木的望了望面前的人,没有说话。</br></br> “哎,听说你是练武奇才,武功这么好以后一定会活着出去的。”</br></br> 少年无所谓的笑了笑,将手里的短刃放在地上,慵懒的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,坐在了他的身边。</br></br> “我叫燕迟。”</br></br> “我爹以前可是金陵最有声望的书法大家,可惜喽老人家一辈子不为五斗米折腰,可惜这世道啊许是都不值这五斗米。”</br></br> 少年的手指不停的摸索着腰间的羊脂玉,那白净的脸庞一瞧便知是个文臣之家出来的孩子,这样的人向来是那群屠夫手里待宰的羔羊。</br></br> “所以我就来这了。”</br></br> “你呢?”</br></br> 他不说话,盯着地上的蚂蚁一排一排的搬着米糠走进洞穴,仔细想想,自己这一生的牵挂似还不如他们。</br></br> 少年比他大上几岁,又是读书人,瞧着他那模样便知,不过也是个可怜的孤儿罢了。</br></br> “这样吧,我给你起个名字,你教我武功,怎么样?”</br></br> “不。”</br></br> “不这个字好!”</br></br> “不向尊前同一醉,可奈光阴似水声,迢迢去未停”</br></br> 少年摇头晃脑的开始背诗。</br></br> 他看向那燕迟,还记得后来紧握的那双颤抖的手跳动的脉搏逐渐远去,像那捉不住的蝴蝶濒临死亡。</br></br> 也是这张为自己起名的嘴对他说,要好好活着。</br></br> 短暂的两年光景,曾在他身上书写的苦难,将荒凉和残破一并消散了大概,让他记得铜雀台这个令世人厌斥的地方,昏暗潮湿的牢房,还有他那个有些不成器的哥哥。</br></br> “燕停你说我们二十岁的时候”</br></br> “还会一起看月亮吗?”</br></br> 坐在一片血污中的少年轻轻的问道。</br></br> 夕阳洒在被抬出铜雀台的尸体上,他们都曾是一同抢过一个馒头的伙伴。</br></br> 他回答不出来。</br></br> 甚至他也不知。</br></br> 自己能不能看到二十岁的月亮。</br></br> “你看过海吗?”</br></br> “万川归之,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哎,你干嘛去!等等我!”</br></br> 少年又开始背诗的时候,燕停总会第一个站起身离开。</br></br> 因为实在是太无趣了。</br></br> 甚至他死的时候,也是同样的无趣。</br></br> “要活着”</br></br> “要看海”</br></br> “代我前去”</br></br> 光透不进那年的铜雀台,一如阴霾从开始时就笼罩在每一个孤儿的眼前,找不到具象且清晰的救赎。</br></br> 燕迟在最后一刻选择割喉自尽,那一团团的血花开满了金陵的初秋,染红了那象征着亲情的根系,断了。</br></br> 你为什么活着。</br></br> 你该庆幸的。</br></br> 哪怕后来的燕停走出了铜雀台,看到了二十岁的月亮,也看到了万川归之的海,却将最后那道光留在了那个荒谬污秽的牢房里。</br></br> 他有时看着自己手中的那柄短刃,就会想起哥哥的眼睛圆润又明亮,问着那句话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</br></b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