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18kanshula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许怀秉对卫寂的夸赞并无太大反应,眼眸映着杯中澄碧的茶水,瞳仁都变得浅淡起来。
  卫寂心思敏感,察觉到不对后,便也止了声。
  许怀秉移开目光,视线轻轻落到卫寂身上,“还是在凉州的时光最好。”
  一听他提凉州,卫寂面色变得有些不自在,低头附和道:“那时年少,想得少,烦心事自然也少。”
  其实他那时烦心事很多,远不如如今自在,因此卫寂很少回首。
  但许怀秉、马林骞与他不同,他们是天之骄子,会怀念往事很正常。
  许怀秉的声音很淡,“那时你常来找我,我们在树下品茶。”
  卫寂一听头皮麻了一半,忙说,“你总会再找到一个人的,愿意陪你做一切事。”
  许怀秉可有可无地‘嗯’了一声,不再提这些叫卫寂不安的话,问了问他在常白郡的情况。
  谈公事时要比私事让卫寂自在,渐渐的话又提到了农、商,他才逐渐忘了方才的尴尬。
  在卫寂这里待了小半日,许怀秉并没有留下用饭,赶在晌午前提出了告辞。
  卫寂亲自将许怀秉送到门口,明日他便要离京,卫寂提前祝他一路顺遂平安。
  许怀秉看着卫寂,突然道:“发上有一片落叶。”
  卫寂轻轻地‘啊’了一声,抬起手在发顶扫了一遍,却什么都没摸到。
  许怀秉身形未动,只是将手伸过来,修长的手指从卫寂面前晃过。
  卫寂不习惯与旁人这样亲近,脑袋下意识侧了侧,躲了一下许怀秉的手。
  许怀秉从卫寂发上摘下一片碧绿的叶子,然后神色自若地收回了自己的手。
  卫寂觉得有些失礼,干巴巴道了一声谢。
  许怀秉神色平和,开口道:“不必相送,回去罢。”
  卫寂站在门口,目送那袭白衣消失在长巷子之后,紧绷的双肩微微塌下,他转身走了回去。
  许怀秉的马车停在巷口,马夫见自家公子回来了,连忙放下踏凳。
  待许怀秉上了马车,他才将踏凳倒置放在车辕上,解开拴在树上的缰绳,牵着马掉了一个头。
  车厢轻晃着,坐在其内的许怀秉却纹丝不动,雪白的衣袍逶迤垂落。
  天光从摇晃的布帘缝隙,明明暗暗地投在许怀秉面上,他展开掌心,露出那片从卫寂发上取下来的落叶。
  这次调离京城,没个三五载怕是不能再回来。等他再回来,只怕卫寂与姜檐早已成了婚。
  即便他不离开京城,他跟卫寂也不会有什么。
  许怀秉很清楚这一点,可在想卫寂的时候,能来见一见也是好的。
  从木盒中拿出卫寂给他的那本古籍,许怀秉将手中的落叶夹到里面,然后合上了书,也合上了他心中那丝怅然。
  -
  姜檐与卫寂说的是过几日将他们的事告诉他母后,但隔日一早便进宫去凤仪宫给皇后请安。
  与他一同去请安的还有长姐姜筝,这次因为有正事要说,她并没有带上昭文。
  见只有他们姐弟来了,许闻宜问,“昭文怎么没来?”
  姜筝笑道:“那个讨债鬼嚷着要骑马,一清早便去挑小马驹了。”
  许闻宜闻言皱起眉,开口责备,“胡闹,她才多大就要学骑马?”
  姜筝:“不碍事,有驸马看着呢,而且阿檐当初不也是三岁开始学骑马?”
  她不欲在此事上过多纠缠,轻巧将话转到旁处,笑看了一眼身旁的姜檐,与许闻宜说,“我这次来,有一件事稀罕事要跟您说。”
  许闻宜一瞧便知道跟姜檐有关。
  姜筝挨着许闻宜坐下,开口揶揄姜檐,“还不快将东西拿出来?”
  姜檐瘫着脸问,“拿什么?”
  姜筝弯下唇,“昨晚你给了我什么东西,自然拿什么东西给母后了。”
  姜檐这才想起此事,从荷包中取出两个平安符,“这是儿臣在寺庙为母后跟父皇求的。”
  许闻宜凤眸闪过一抹讶异,从姜檐手中接过平安符。
  姜筝在一旁笑着问,“是不是稀罕事?昨日他来送平安符时,我还以为是哪个不开眼的假扮我这个傻弟弟,不成想真是他。”
  姜檐瞪了一眼姜筝,他让姜筝来是为了谈事,不是来听她取笑自己。
  不等姜檐开口,姜筝继续道:“瞪我做什么?是谁说世上无神佛,打死也不会去庙里上一炷香?结果转头就给我们求了平安符。”
  姜筝转头去笑着去问许闻宜,“母后,您猜是谁叫他转了性么?”
  知子莫若母,许闻宜瞬间了然他们的来意。
  她并不兜弯子,直言道:“你父皇还没想好到底要将卫寂安排在何处。”
  一听这话,姜檐急了,“父皇真想派他去斩什么贪官污吏?”
  许闻宜抿了一口茶,悠悠道:“你的心思,你当你父皇看不出来?”
  姜檐不说话了。
  姜筝噗嗤一笑,“他对小卫的心思,莫说父皇了,便是一条路过的狗,瞧见他看小卫的眼神都能猜出来。”
  姜檐恼道:“看出来怎么了?我就是喜欢他!”
  姜筝拉长调子‘呦’了一声,开口挤兑姜檐,“你喜欢人家,人家喜欢你么?”
  一提这话,姜檐来了劲,“自然喜欢,他早早便喜欢我了。”
  姜筝:“人家小卫的学问那样好,听说在常白郡还办了大案,你看看你,哪里能配得上人家?”
  姜檐:“怎么配不上?我日后也会尽好一个太子的本分,勤于政务,仁爱百姓。”
  听他们姐弟一唱一和,许闻宜放下茶杯,“好了。”
  她的声音虽轻,却让姜檐跟姜筝都止了声。
  许闻宜叹了一声,“小卫的品行,我自是信得过,也很喜欢他,正因如此才不愿看他拘在东宫,他是栋梁之材,你父皇也很看重他。”
  姜檐起身道:“他嫁进东宫,也可以为朝廷做事。”
  听懂姜檐话中的意思,许闻宜蹙起细眉,“历来没有这个规矩。”
  “大庸百年基业,自太.祖在马背上打下江山,便一直抑商重农。这次儿臣南下,看到靠天吃饭的百姓才知道父皇为何要开商路,因为□□订这条规矩时,粮库空虚,自然是温饱在先。”
  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不适合的规矩便不能死守。正因为父皇明白这个道理,他才会力排众议废除许多抑制商行的律法”
  姜檐朗声道:“儿臣喜欢卫寂,他又是栋梁之材,为何不能一面是太子妃,一面是朝廷命官?”
  许闻宜一愣,未曾想道姜檐会说出这样的话。
  “儿臣喜欢他。”姜檐倔道:“是非他不可的,若不是他,我此生不娶。”
  “混账话。”姜筝明面斥责,实则在帮姜檐说话。
  “母后与父皇都是通情达理之人,有什么话好好地说,莫说这种气话。不让小卫在朝为官,是不想后宫干政,搅乱朝廷。”
  姜檐反驳道:“若坐在大宝之位的人都如父皇这般贤明,谁也祸乱不了朝纲。是先皇醉心修道,才让外戚有可乘之机,错在先皇。”
  许闻宜眉心一跳,出声呵斥,“这话也是你能说的?”
  姜檐自知失言,却不想认错,“只有庸弱无能之辈才会有这样的担心,父皇登基初时,有些国事还免不了与母后您商议。”
  他的声音低了下来,“对儿臣来说,卫寂就是那个在儿臣身处弱势时,能与儿臣交心,同甘共苦,执手相伴的知心人。”
  “我不想他为我妥协,可我也不想看他与旁人成婚。”
  许闻宜眸色微动,在心里叹了一口,终是不忍心看这双儿女的任何一个难过。
  第76章
  虞姑姑正收拾庭院的茶点时, 宅院的朱门被人从外面推开,她抬起头。
  灿金的秋阳里,姜檐一身绣金的蟒袍,英朗的面上带着笑意。
  进来只见到虞姑姑, 姜檐好心情地问, “他呢?”
  虞姑姑说, “小公子在屋内。”
  姜檐勾着唇角, 迈步要去屋里找卫寂时,虞姑姑忙道:“小公子可能在换衣服。”
  姜檐闻言脚步一顿, 回眸看她, “这个时辰他换什么衣服?”
  不等虞姑姑回话,换回旧衣的卫寂匆忙从屋内走了出来。
  见他满身泥点, 姜檐满脸不解, “你这是做了什么?”
  菜园还没收拾好,所以卫寂换回了先前的脏衣, 早知姜檐会过来他就不换了。
  卫寂露出懊悔之色,嗫嗫道:“臣在犁菜园的地。”
  去了一趟壶口县, 姜檐自然知道犁地是什么意思。
  扫过虞姑姑手中精致的茶点与杯盏,姜檐眉梢微挑, 开口问,“方才有人来过?”
  最初他来时,虞姑姑也会拿出最好的茶具招待, 后来他嫌麻烦, 便开始用卫寂日常用的杯盏。
  卫寂顺着姜檐的问, 朝虞姑姑那边看了一眼, 神色顿时慌乱起来,他张了一下嘴。
  姜檐不露声色, “许怀秉来过?”
  卫寂心虚地低下头,既不敢撒谎,又不敢回姜檐这话。
  姜檐一直对许怀秉有种敌意,若是让他知道他俩私下见过,怕是要生气。
  虞姑姑帮腔,“奴才以前在太傅府时,被太傅拨到许公子身边伺候,这次他要远调,临行时特意来辞行。”
  出乎意料的,姜檐并没有发火,反而道:“怎么不留他用午饭?”
  卫寂与虞姑姑一时不知他是不是在说反话,因此谁都没回。
  片刻后又听姜檐开口,他对卫寂道:“听说他被调到淮岸做县丞,一时半会儿怕是不会回京了,你有没有告诉他我们的婚事?”
  卫寂被姜檐问的一怔。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