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:http://www.18kanshula.com!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,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,导致大量书籍错乱,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,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,感谢您的访问!
  “不,不,”魏玄通抬起头来,脸色惨白地望着开平帝,“父皇不相信儿臣,儿臣就会死,迟早会死,只有儿臣成为了太上皇,儿臣的性命才能保住,父皇,儿臣不想死啊……”
  他的表情有些癫狂,轻声说道:“所以,只好父皇去死了€€€€”
  这一个月来,魏玄通每天都处在惊恐之中,魏玄极给他留下的那一句话,在他心中种下一粒种子,天牢的高压环境,催生种子生根发芽,恐惧生长出疑神疑鬼的藤蔓,迫使魏玄通必须立刻行动。
  他一刻都不能再等了,只要皇长孙登上太子之位,他就要立刻确保此事再无更改。
  只要开平帝死了,就再也没有人能废掉他太上皇的地位。
  第150章 一更
  含澜殿内外响彻魏玄通癫狂的笑声。
  毫无疑问,他已经彻底疯了。
  魏玄极示意侍从将魏玄通带下去,仔细审问,务必要将此次阴谋的前前后后都审问清楚。
  魏玄通被拖出含澜殿时,他仍然在大笑,嘴里嚷嚷着:“儿臣想活下去啊,儿臣想活下去,父皇为什么一定要儿臣死,既然这样,那父皇就去死吧!”
  这声音一直伴随着魏玄通被拖出宫外,还久久回荡在寝殿内。
  开平帝像一段早就朽坏的木头一般,枯坐在龙床上,他的眼神黯淡无光,脸色灰败如死,往日那位开国之君的精神已经彻底破坏了,就仿佛朽坏的木头,外表还挺立着,内里却已经被蛀空了。
  隔了许久,开平帝的嘴唇终于动起来,他低声问道:“朕……还有多久可活?”
  魏玄极抬起眼睛,注视着他。
  “不用瞒朕了,魏玄通不是都说了么,他要朕死,怎么可能给朕下普通的毒药。”开平帝两眼空洞地望着前方的床壁。
  三进的龙床太大了,以至于像一座囚牢一样,将床里的人层层包裹,月光照不进,风吹不进,安全,却又与世隔绝。
  室内的烛火燃烧着,照亮开平帝朝着窗外的一侧脸颊,另外一侧脸孔隐藏在黑暗之中。
  一向忌讳着谈论“死”的开平帝,在经历了今晚的一切之后,主动提起了这件事。
  魏玄极示意木公公将太医叫进来。
  木公公抹了把眼泪,遵命行事,不一会儿,先前为开平帝看诊的三名太医走进来,在龙床前跪成一排。
  开平帝看了一眼他们连连磕头的样子,闭上了眼睛,问道:“到底还有多久,照实说。”
  太医们报出一个数字,比开平帝想象的还要短。
  当他衰老的时候,他也从未想过这种可能,自己有一天会死。
  推迟至今的陵寝,尚未建造,开平帝总是刻意忘掉那种可能,仿佛只要这样,那一天就永远不会到来。
  现在,具体的时间已经摆在了开平帝面前。
  “子振,你过来。”开平帝忽然说道。
  杨太师怔了一下,他全程都没说话,一直站在一边旁观着一切,这时候开平帝忽然叫他,意味着开平帝并没有忽视他的存在,杨太师心中闪过些微的愧疚。
  他走近龙床,弯下腰,低声道:“老臣在。”
  “子振啊……”开平帝叹息道,“看来这一次,是我们错了。”
  杨太师叉着手,不敢妄自发表评论,等待着开平帝继续说下去。
  “朕,看走眼了。”开平帝道,“魏玄通,从根子上就是坏的,再怎么救他,也无济于事。”
  杨太师叹道:“皇上……父母之爱子,乃是天性使然,皇上不需要为了这种事自责,怪只怪为臣的没有将大皇子导入正途……”
  开平帝哼笑了一声:“朕都做不到的事,你们又怎么能做到。”
  杨太师又叹了口气。
  “只是,朕有件事,着实不明白,”开平帝微微掀起眼皮,看向杨太师,“为什么魏玄通说,他从未谋刺过朕?”
  杨太师脸上的表情凝滞片刻,瞬息之间,他便调整成疑惑的表情:“大皇子强辩之词,不足为信,皇上可能没有见过,那些罪大恶极之人,人赃俱获之时,尚且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,这些人天生没有廉耻,胡话更是张口就来,确实是常人没有办法理解的。”
  开平帝望着杨太师。
  杨太师心中稍有动摇,莫非开平帝发现了什么?他观察着开平帝的表情,问道:“皇上……为何这样看着老臣?难道老臣说的有什么不对吗?”
  此时此刻,开平帝心中亦是惊涛骇浪,他一向以看人眼光准而自傲,今天晚上,现实却无情地击溃了他的自傲。
  先是被自己最信任的儿子刺杀,再是……发现自己最信任的臣子,竟然也有不可告人的心思。
  许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死期,开平帝眼前的世界,去掉了表面和谐的面纱,换了一重模样,出现在他面前。
  现在回想起来,莲花灯会那夜,自己遭到装扮成杂耍团队的反贼刺杀,当时魏玄通关押在冷宫之中,他的势力全部都被封锁住了,又如何去指使金满堂。
  更加蹊跷的是,开平帝是临时起意要参加莲花灯会的,因为杨太师邀请他,去看一看魏玄极和贵女们的约会进展如何了。连魏玄极都不知道开平帝会参加莲花灯会,更何况是魏玄通了。
  还有之后过年那段时间,开平帝也是在杨太师的引导下,“巧合”地发现魏玄通的长子,并从杨太师口中得知,这位皇孙聪慧异常……最终,开平帝决心将太子之位传给皇长孙,与杨太师某些有意无意的言辞有直接关系。
  开平帝太信任杨太师了,几乎事事倚重他,以至于,当他发现杨太师可能也背叛了他的时候,他竟然束手无策。
  杨太师的六个儿子都安排在朝堂中的机要位置,杨太师如今已经成为朝堂上不可撼动的存在。
  而开平帝,则是死期将至、苟延残喘的空心朽木,已经不足为惧。
  开平帝沉默了许久,终究没有将杨太师的心思点破。
  他抬起头,越过杨太师,看向站在殿内的魏玄极。
  他的二儿子,如此年轻,如此坚毅,为什么他一直看不到。
  如今,魏玄极已出落得青松一般,屹立在山峰之上,无论什么样的邪风都无法将他吹倒,他会自己去寻找阳光雨露,自己生长得郁郁葱葱。
  一种崭新的生命力和希望,在魏玄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  开平帝看到他时,便觉得又有一种新的希望,在自己残破的心中升起。
  如果继承皇位的人,是魏玄极,也许对大晟会更好。
  不,这是让大晟延续下去的唯一选择。
  “玄极,你过来。”开平帝肃然道。
  “是,父皇。”魏玄极来到床前。
  “跪下。”开平帝道。
  魏玄极稍稍一愣,但没有问什么,而是顺从地跪在床前。
  “杨太师,你来做个见证,朕在此立下口谕,废除皇长孙的太子之位,传位于武王。”开平帝一字一顿地说道,“杨太师,你立刻拟旨,代朕昭告天下。”
  杨太师面露震惊之色:“这、这……恐怕……”
  “立刻,拟旨。”开平帝又重复了一遍。
  即便杨太师势力庞大,当开平帝沉声说出他的命令时,那股不容违抗的无形力量仍在,杨太师不由自主垂下头去,应声称是。
  谁都没有想到,一夜之间,太子又被废了。
  新任小太子的位置还没焐热,端阳宫还没住半个月,就被请了出去。
  这一次,却没有人敢对开平帝的决定提出质疑。
  因为,代替皇长孙被立为太子的人,是武王。
  消息传出皇宫,京城中,万民鼓舞,百姓们家家户户门口挂上了喜庆的灯笼和装饰,茶馆酒楼中说书先生也重新捡起武王千里取阿木汗首级的话本来讲,京城北方屯兵所的将士们更是欢欣雀跃,兵马司巡逻京城街道时,俱将铠甲擦得铮亮,戴上了喜庆的红绑带,昂首挺胸地进行执勤工作。
  这个时节,若是有外地客商来到京城,一定会以为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,明明元日已经过去两个月,此时的京城,却像是过年一般的喜庆,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,似乎要迎来崭新的日子。
  一个月后,皇帝驾崩。
  群臣拥立新帝登基,武王继承开平帝的皇位,成为大晟的第二位皇帝,改年号,祭天地,大赦天下。
  时入仲夏,阳光盛大,天气已进入暑热之时。
  一匹快马跃过翠绿的山林原野,踏过河流,来到新营建起来的东阳城。
  东阳城在原先的东阳邑基础上重新设计建造,眼下只起了城墙和部分地基,看起来还很荒凉。
  快马进入城门,沿着平整的主干道向前趋驰,不一会儿,便来到位于河流边的藩王府主体建筑区,这里的楼宇建造得井井有条,已经开始投入使用,藩王队伍全都驻扎在此。
  信使亮明新帝的令牌,通过门口守卫的检查,翻身下马,来到王府之中。
  信使穿过庭院,来到书房中,他抬头看去,见到朝南的窗户下面,夏日的阳光落在一身淡青色长衫的青年文士身上。
  “报,京中来信!”王府护卫通报道。
  青年文士回过头来,看向信使。
  信使快步冲到青年文士身前,单膝跪地,禀报道:“周大人,皇上命小人传信给您,皇上说,让您久等了,京中一切都好,因为刚刚登基,事情太多,暂时走不脱,没办法亲自来见您,所以派小人来传话。”
  周元€€垂下头,看向信使,面带微笑道:“我已经听说了,皇上登基的事情,早就发了文书过来。”
  信使道:“那便好,皇上怕您不放心,所以派小人过来当面解释。”
  “他做的很好,我都知道了。”周元€€笑道,“不过,就为了这么一句,千里迢迢过来,不嫌太麻烦吗?”
  “也不是为了这一句,京城中还发生了许多事,写在信里也写不下,所以叫小人过来,是想着周大人有什么事都可以问小人,小人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  “这样啊,那你起来说话吧。”周元€€道,“来人,给这位信使上茶水。”
  少顷,茶水上桌,信使擦了擦脖子上的汗,端起茶水便牛饮起来。
  见他喝得这样急,周元€€不由得笑起来。
  等着他喝完,喘匀了气,周元€€便问他京中现在是什么情况,皇上现在在忙什么。
  信使告诉周元€€,皇上登基以后,做了两件大事,一件是在大理寺审判魏玄通极刑的奏折上批红,一件是决定迁都。
  “这两件确实是大事,朝堂上肯定有不少人反对。”周元€€思忖道,“看来,皇上一时间脱不开身,就是因为这个了。”
  “是啊。”信使叹了口气,“上朝的时候,群臣一阵嗡嗡地叫唤,一刻不停,比苍蝇还讨厌,我……”
  信使忽然闭上嘴巴,周元€€笑吟吟地盯着他。
  “小人听闻皇上十分头疼,不过,他的心意没有丝毫更改,所以,周大人可以放心,皇上一定会在今年内就确定迁都的。”
  “哦,这样吗。”周元€€笑道,“信使大人倒是深知皇上的心,简直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呢。”
  “蛔虫……?”信使愣了一下。
  “不过,信使大人来的正好,我来到东阳之后,仔细调查了这里的地理条件,发现确实非常适合建都,此处虽然没有原来的京城地势平坦广大,但胜在有大河经过,河运通畅,而且因为前代没有大规模兴建城市,各方面自然资源充足,足够滋养一座都城百年以上的时间。”周元€€说着,从书桌上拿起他写好的一卷奏书,将这厚厚的一沓纸推到信使面前。
  信使迫不及待翻开奏书看起来,触目所及,是周元€€整整齐齐的字迹,条分缕析,陈述定都在东阳的好处,翻到后面,还有数页规划详细的图纸,介绍定都之后,将如何建城。
  “就是这个!”信使喜道,“我、皇上需要的就是这个!”
仙侠修真相关阅读More+